【中華百科全書●傳記●張伯苓】 張伯苓(西元一八七六~一九五一年),名壽春,光緒二年四月五日生於天津。
七歲入墊習經習;
十七年(一八九一)入北洋水師學堂,二十年(一八九四)畢業,服務於通濟輪。
中日戰役,深受刺激,決以教育為國圖強之本。
於二十四年(一八九八)、二十六年(一九○○)先後,受聘為嚴修及王奎章先生教家館。
三十年(一九○四),與嚴氏赴日本考察教育,歸國後台併嚴王兩館,成立私立第一中學堂。
三十四年(一九○八),擴立南開中學,民國六年,學生增至一千人。
上海聖約翰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是年秋赴美,入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研習教育,並考察美國私立大學之組織,又翌年返國,充實中學並籌辦大學。
民國八年,成立南開大學,設文、理、商三科。
得嚴氏及美國洛氏基金團捐助,建科學館「思源堂」。
十年募請李組紳氏捐資增辦礦科。
十二年成立女中部,全校學生共二千人。
十六年鑒於日人覬覦我東北日亟,派員赴東北視察及搜集資料,組織東北研究會,此乃南開為日人嫉視遠因。
二十年得美國洛氏基金團資助,增設經濟研究所。
二十四年鑒於華北局勢危急,策畫在重慶設分校。
二十五年成立南渝中學。
七七戰起,南開大學即為日機炸毀。
政府令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遷長沙。
翌年三校同遷昆明,成為西南聯合大學。
二十七午張氏出任第一屆國民參政會副議長,後繼任該會主席團主席。
三十五年抗戰結束後,赴美割治前列腺,並受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三十七年應先總統蔣公之命,任行憲後首屆考試院院長。
翌年以體弱,辭該職返津休養,四十年二月二十三日以腦溢血病逝。
張氏終身致力教育,五十年中由家墊而中學、大學、女中、研究所;
由津至渝至昆,卒在津復校。
張氏從來不作高空大論,不慕權勢,不酬酢,不涉政治;
自奉甚儉,以誠待人,故得襄助者如華午晴、喻傳鑑、伉乃如、孟琴襄、張輯五等忠心南開,忠心校長,數十年如一日。
南開師生於學術、外交、政治及社會各業之有大成就者甚眾。
張市氏我國近代最偉大的實踐教育家之一,殆無疑義。
(吳大猷)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6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