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0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敦煌千佛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7 07:33: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敦煌千佛洞

 

敦煌屬甘肅省,地當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為漢時我國對西方交通的重要門戶。

 

北路可經玉門關至吐魯蕃,中路渡疏勒河至樓蘭,南路出陽關至疏勒。

 

因此,成為東西貨品及軍事的重鎮。

 

由於一出敦煌均為大漠,死生莫卜,商賈行人往往祈佛庇佑,充裕的資金與地理因素相配合,為形成日後敦煌藝術發煌的原因。

 

見附圖1。

 

敦煌附近的佛教藝術有安西縣附近的榆林窟和小千佛洞,敦煌西南的西千佛洞。

 

但一般所言的敦煌千佛洞,即指位於縣城東南四十華里的莫高窟。

 

根據唐代李懷讓的修龕碑記述:「莫高窟建於前秦建元二年(西元三六六),有沙門樂僔,…行至此出,忽見金光,狀有千佛,…造龕一窟。」

 

自樂僔開其濫觴後,各代歷有興建,由唐至元都名謂莫高窟或千佛洞,千佛洞的說法:一、傳說至武周時修建已達千龕。

 

二、指各洞塑像及畫佛已達千尊。

 

三、壁畫中如千佛、淨土經變、曼陀羅說法圖等每圖都有成千上百佛像,千佛洞即從千佛圖諧音而來。

 

以上說法當以第一條較為合理。

 

敦煌各代所建龕洞約為四百八十六窟。

 

魏洞三十二個(包括前秦龕),隋窟一百一十,唐窟二百四十七(另在前代洞窟內重修三十五),五代窟三十六(在前代窟內重修八十二),宋窟四十五(在前代窟中重修九十二),西夏在前代窟中修十個,元八個(重修五個)。

 

另朝代不明者八窟。

 

洞窟的形式,由早期的修行小龕的型式,漸漸而有中央塔式、中心柱式、中央佛壇式等。

 

隋唐以後,因為適應大幅經變的構圖。

 

中央後方為莊嚴穆肅的佛壇,四壁都畫滿了金碧輝煌的壁畫,與現今佛寺內的殿堂型態已漸相近了。

 

敦煌的佛畫和塑像,代表了我國自魏晉以降堙沒或毀壞的佛寺藝術,唐宋以前人物繪畫的最高技藝的表現,吳道子等已失傳的名作風格和塑造技巧等,都可在敦煌藝術中覓得脈絡,彌補了繪畫史料的不足。

 

故敦煌藝術的重現,對認識我國各朝的文化特色和衣冠制度是不可或缺的範本。

 

光緒二十六年(一九○○)五月,被埋藏了一世紀的藏經洞,無意中為一心募款修整寺窟的王道士發現,內中珍藏著無數唐宋人的繪畫,和各種書籍、經文。

 

除漢文外,尚有西藏文、梵文、于闐文、龜茲文。

 

粟特文等。

 

可惜為英國的斯坦因(SirAurelStein)和法人伯希和(PaulPelliot)等先後購去,使這些文學藝術上的精華,散佚國外。

 

(沈以正)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49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5 14:30 , Processed in 0.0781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