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音樂●豎琴】 豎琴(Harp),是一種大型的彈絃樂器,形狀豎立,故稱豎琴。
高音部的絃用羊腸製成,低音部的絃用蠶絲或金屬製成。
其音域如圖一所示,低音域軟弱無力,高音域堅硬乏味,中音域的音色具有珠玉落盤之美,最被喜愛,遂成為合奏的重要樂器之一。
豎琴的演奏,兩手並用,但不用小指。
撥彈豎琴之前,必須先把手指按在絃上,然後再撥絃得聲。
在按絃的時候是不發聲的,因此豎琴不適宜在同一音,作快速的演奏。
豎琴是托在右肩上演奏,故不用右手彈奏過低部分的絃。
此外,豎琴有幾種特殊的奏法:一、泛音:用手掌掌刀輕放絃中央,另一手彈絃的同時,手掌離開絃而得聲,音色清澈透明,比原音高八度。
二、滑音:手指在絃上順次向低音絃或高音絃滑過,產生行雲流水的效果。
三、濁音:把手指彈在絃的根端,音色鏗鏘有力。
據埃及古圖所載,此樂器遠在西元前三、四千年即已有,形狀如有絃的弓,傳入中國,稱為箜篌。
西元一八一○年,艾拉爾德(S.Erard)發明踏板豎琴。
在琴的下方設有七個升音踏板。
調絃時每一音均調低半音,若踏C踏板,輕踏一格,則把琴上所有的降C音升高半音,變為C音;
若再踏下一格,則再升高半音,變為升C音。
其餘踏板情形相同。
其優點是可以彈奏所有的升降音,缺點是不能單獨某一絃升高或降低。
因此,為補救此一缺點,一八九七年,巴黎人發明半音豎琴。
琴絃左右交叉裝置,一排相當於鋼琴的白鍵,一排相當於黑鍵,演奏較前一種容易,而能勝任獨奏。
(陳啟成)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