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工學●電子望遠鏡】 將遠距離物體的微弱或紅外線影像,集中於影像變換管(ImageConverterTube)的光敏感陰極(PhotoCathode)上,再把所產生的電子影像,經電場加速及電磁或靜電透鏡放大,最後於螢光幕上,呈現光亮可見的影像,此種儀器稱為電子望遠鏡(ElectronTelescope)。
電子望遠鏡可於完全黑暗的情況下使用。
若有很高的加速電壓,則影像的亮度會比原來的大一千倍以上。
電子望遠鏡可用來觀測星體,首先通過一般光學望遠鏡之系統,再經影像變換管,放大並顯示於螢光幕上,可用來拍攝星體及其光譜。
電子望遠鏡與同口徑的天文望遠鏡相較,可以觀測亮度更為微弱的星體。
於軍事上使用的夜望鏡(Snooperscope)以及夜視瞄準鏡(Sniperscope)也是電子望遠鏡應用的例子。
前者主要做為暗室或夜間作業管理之用;
後者則配備於步槍上,於夜間作戰時狙擊目標之用。
附圖所示的為靜電型夜望鏡之構造。
為了避免正畸變(PinCushionDistortion),所以將光電面(即光敏感陰極)彎曲以做修正,若再與光學物鏡合用則更好。
靜電透鏡比較簡便,故常為夜望鏡所採用,但有無法免除的正畸變為其缺點,若改用電磁透鏡,可得較佳的畫面,但比較累贅。
光電面使用對紅外線敏感的Ag-O-Cs半透明陰極製成。
光電子通過電極後,被加速並集中在螢光面上。
螢光面主要為P20螢光體,其後面蒸鍍以鋁膜。
在螢光面上可以得到黃綠色之像,光的增幅度約為二十倍。
電子望遠鏡在基本上,為影像變換管的一種應用。
此種類似的原理,亦使用於紅外線顯微鏡、螢光增強器、X線螢光倍增管等裝置中。
(黃文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