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德文●德國政黨】 德國現代意義政黨的誕生,較英、法兩國為晚,一直到西元一八六一年德國進步黨(DetscheFortschrithpartei)成立時才出現。
一八七一年,德意志帝國締造時,參與帝國議會(Reichstag)議員選的政黨,已多達十餘個。
威瑪(Weimar)共和國時代(一九一九~一九三三),仍維持多黨體制,但希特勒上臺後,在納粹黨(即國家社會黨〔NationalsozialistischeDetscheArbeiterpartei〕)的獨裁下,其他政黨一概在禁止之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德在蘇俄的控制下,實行共產黨的一黨統治。
西德在英,美、法盟國的指導下,一九四九年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正式確認人民自由組黨的權利,政黨的合法功能以及內部組織的民主原則,也由基本法予以明確規定(第二十一條)。
目前西德仍為多黨體制,其主要政黨如下:一、保守右派的基督教民主黨(Christlich-DemokratischeUnion,CDU)及其聯盟基督教社會黨(DieChristlichsozialeUnion,CSU):一九六九年以前一直是西德的執政黨。
二、左派的社會民主黨(DieSozialdemokratischParteiDuntrchlandsnds,SPD):為歷史最悠久的政黨,一九七二年成為西德最大的政黨,繼基民黨之後出掌政權。
三、中間黨派的自由民主黨(DieFreieDemokratischPartei,FDP):勢力雖小,但一直是左右兩大黨組織政府時爭取聯合的對象。
一九八二年十月,由於自民黨撤出與社民黨的聯合政府,改與基民黨攜手,而導致西德政府的改組。
(盧修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