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文學●楔子】 說文:楔、木也。
本是木工用來塞緊木器榫頭的小木片,後被戲劇、小說家們借用,它的作用在於介紹人物、情節和加緊前後情節的連繫。
像批點本的水滸傳,正本前作情節介紹的一節,就叫楔子,所以很多人誤以為開頭的序幕之類就叫作楔子;
其實在元人雜劇中,楔子的性質是助場性質,視其地位不同意義不一,同時不計算在正折之內,通常用引曲一支或二支,例不成套;
四折之中,不限定一個楔子,除了不可在第四折之後用楔子之外,在一、一、三、四折之前,均可用楔子;
一本雜劇中,也不限定只有一個楔子,可以用兩個,但在現存一百六十幾個元人雜劇中,也有四十五個劇本沒有楔子,像關漢卿的救風塵、張國賓的汗衫記等。
不過正常情形,是在第一折前用一個楔子,共有馬致遠漢宮秋等七十一本;
在第二折前用一個楔子的有武漢臣玉壺春等十六本;
在第三折前用一個楔子的有吳昌齡的張天師等十七本;
在第四折前用一個楔子的有李壽卿伍員吹蕭等十三本。
但有些劇本用到兩個楔子,像無名氏馬陵道在一、二折前均有;
無名氏的抱粧盒,鄭光祖的老君堂,都是在第一、三折前;
無名氏的符金定、鄭光組的伊尹扶湯,則在一、四折前各用一個楔子;
高文秀的襄陽會、鄭光祖的三戰呂布,則是在第三、第四折前各用一個楔子。
最特殊的是孔學詩的東窗事犯,在第一、第三、第四折前各用一楔子,共用了三個,這是元雜劇中用楔子最多的一本。
楔子中所用引子曲,大多數是仙呂端正好、或正宮端正好,是為正常,而以用仙呂賞花時為最多,約有八十三本,七十二本第么篇;
但也有例外,鄭延玉的冤家債主楔子用的是憶王孫,孔學詩的東窗事犯分用了端正好、賞花時及後庭花、柳葉兒;
無名氏的九世同居用的是清江引;
高文秀的黑旋風在第二折前用的是越調金蕉葉;
無名氏的村樂堂,用的是雙調新水令。
像史九敬先的莊周夢,則用了類似套數的正宮端正好、滾繡球等曲;
最為特殊者,則是王實甫的西廂記,不但有五本為一劇,而其第二本,惠明和尚所唱的不念法華經一折,竟用了正宮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倘秀才、滾繡球、白鶴子、二、一、耍孩兒、二、收尾,這樣大的一個綜合正宮般涉的套曲,而俗本在惠明見杜確後,因不知此套為楔子,又加仙呂賞花時二曲,補作楔子形式,識者認為無此必要,各本多刪去,而以端正好套為楔子中之變格例外者。
(李殿魁)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