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閻錫山】 閻錫山(西元一八八二~一九六○年),字伯川,民國前二十九年陰曆九月八日生於山西五臺縣之河邊村。
弱冠蒿目時艱,毅然以改造國家為己任。
初入太原武備學堂,既而東渡日本,入陸軍士官學校,在東京識國父孫中山先生,加入中國同盟會,從事革命工作。
年二十七返國,任山西新軍第二標標統,祕密策動,圖覆滿清,辛亥十月二十九日,領導三晉軍民高舉義旗,光復山西。
民國元年,任山西都督,旋改任督軍。
六年,兼山西省長,推行六政三事,創立村政,數年之後,闔境謐然,家給人足,中外共譽山西為模範省。
當北洋軍閥內鬨之際,國父派員晉傳語謂:「山西須保全實力,應付環境,俟革命軍到達河南時,再表明態度,出師參加。」
故彼時獨標榜保境安民,簡練部伍,陰植北方革命軍基礎。
十六年秋,乃舉青天白日旗,出師東向,策應北伐。
翌年夏,克復平津,完成全國統一。
此後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平津衛戍司令、陸海空軍副總司令、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內政部部長、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太原綏靖主任等職。
抗戰軍興,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旋兼山西省政府主席,統率全區軍民與敵搏鬥,抗戰八年,始終末離防地。
三十八年,中共禍國,於政府危急存亡之秋,出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公忠體國,厥功至偉。
著述有:世界大同、三百年的中國、治晉政務全書、斌業堂詩鈔、物產證券與按勞分配,及閻伯川先生言論集等行世。
(何志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