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天梁 於 2013-6-10 10:59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阿拉伯文●賀帝師】
賀帝師(Had?th),即是穆罕默德言行錄,簡稱聖訓。
德國伊斯蘭學者錫普林格(A.Sprenger)云:在穆罕默德晚年,穆斯林社群已存有一虔誠之習尚,當兩伊斯蘭教人見晤時,其中一人必開口問起消息(Hadith)或道好,而另一人則必應說一箴言或先知之軼事。
穆罕默德逝世後,此習慣仍保持而流傳下來。
賀帝師於此時其詞義只可應用於箴言與傳說,而不再具有消息之涵義了。
聖訓為僅次於古蘭經之伊斯蘭教權威著作,它是經過一長期過程所成之結果。
先知曾給當時伊斯蘭教徒留下一深刻之印象,於其逝世後,伊斯蘭教仍然繼續傳布至阿拉伯半島之外。
其昔日教徒與新皈依伊斯蘭教者,皆希望能知道有關先知之事蹟與言行,散居於征服地之昔日穆罕默德之伴從(Ashab)理應為蒐集賀帝師之重要對象,但他們並未對其作正式之轉述與記錄。
此時實仍未想到異日賀帝師將是繼古蘭經後之重要典律。
先知離世後,古蘭經遂成為一切規範與指導之泉源,但以新的社會、政治、法制與宗教等問題,不斷產生,為解決與應急,眾穆斯林遂認為應從個人或社群中,多方著手進行蒐集賀帝師(聖訓)。
研究賀帝師之學者周遊伊斯蘭各國,求教於教派長老或利用朝聖季節,採訪或問教於來自外地之長老。
賀帝師由正文(Matn)與權威傳誦者之線索(Isnd)二部分所組成。
正文即賀帝師之內容,為穆罕默德所言之事,或已被傳誦的有關先知之報導。
權威傳誦者之線索即是根據或信託,它由一連串傳誦賀帝師者之名所作成。
在西元八世紀至九世紀間所發展之賀帝師研究裏,權威傳誦者之線索,是學者傾注之中心問題。
九世紀中葉後,賀帝師之重要著作,相繼問世。
其大部分的賀帝師大師,並非阿拉伯族。
擇要簡介如下:一、布哈利(al-Bu-khar?,八一○~八七○):波斯人,早年曾在麥加與麥地那研究賀帝師,返布哈拉(Bukhara)後,即埋首撰寫賀帝師,著有真書(al-SahihTheGenuine)。
他是聖訓批評家,在其遊學伊斯蘭各地時,曾蒐集六十萬句賀帝師,從中只選他認為完全屬真的七千二百二十五句賀帝師。
八七○年曾作古蘭經詮釋一書。
二、默斯林(al-Muslim,卒於八七五年):生於呼羅珊(Khursn),曾訪巴格達,返故里後,潛心於編撰聖訓。
著有真書(al-Sahih)。
三、阿部達務德('AbuDwd,八一七~八八九):生於阿富汗之西南部,他與其同時代的布哈利與默斯林一樣,為收集賀帝師,跑遍了東伊斯蘭各國。
其收集之聖訓內容一般為法理與儀典例規。
他蒐集了五千句賀帝師,就中選了四千八百句。
其作品名為順納(Sunan)。
四、底路米茲(al-Tirmidhi,卒於八九二年):生於底路米茲(今蘇聯中亞奧克薩斯河右岸),他從師於布哈利,曾編撰了賀帝師全集(Jam?'),是部賀帝師之百科全書,內中對法律之條目分類清楚,對法律之適用,於有爭論之法律問題均有詳細記載。
五、納沙依(al-Nas'?,八三○~九一五):生於呼羅珊之納沙(Nas),早年遊學於開羅,後遷居於大馬士革,後以其反對時政,被驅逐,死於巴勒斯坦。
著有順納(al-Sunan),詳細備載有關禮儀之事。
六、依本馬嘉(IbnMja,八二四~八九六):生於波斯之科茲維(Qazwin),為研究賀帝師,他遠離呼羅珊至埃及,後死於故里。
著有順納(al-Sunan)。
以上賀帝師稱之為六正典(al-Kutubal-Sitta),可補足古蘭經,並為伊斯蘭法之基礎與參證,又稱六順納(TheSixSun-nanBook)。
六正典之編者均確認賀帝師之法理概念必須與古蘭經符合一致,故與古蘭經典稍為矛盾者,一概捨去不用。
保守的穆斯林皆認為賀帝師頗為正確無疑。
但十九世紀以後,部分伊斯蘭現代派學者駁斥賀帝師之正確性與可靠性,而僅奉可蘭經為其惟一之正典。
(張日銘)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6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