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英文●愛因斯坦】 亞兒巴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西元一八七九~一九五五年),是猶太人。
一八七九年三月十四日生於南德意志的烏爾姆(Ulm)。
愛氏幼時對大自然便有濃厚的興趣,以為在不可思議中表現出神的存在,這和哥德(Goethe)的思想相同。
他日從事於自然的研究,可以說是萌芽於此。
他考上了瑞士的丑里西的工藝學校,專攻數學與物理學。
當時許多權威科學家如物理學者?
拔(H.F.Weber)、數學家侯威茲(Hurwitz)等都在這裏講學。
日後提供相對性理論之數學基礎的海爾曼‧敏孝思基(HermannMinkowski)亦在該校。
又協助愛氏建立廣義相對論之數學基礎的麻賽‧格羅斯曼(MarcelGrossmann)則是當時的同班同學。
他在這?
良師益友之間,特別注意研究關於「以太」與地球的運動,以及設計如何由實驗去判斷的方法。
不過這時他對於邁克爾遜(Michelson)實驗與羅倫茲(Lorentz)理論知道得還不很多。
到了一九○○年的秋天,他畢業於工藝學校。
一九一一年他就任伯拉格(Prague)大學正教授。
翌年秋重返瑞士,執教丑里西的工藝學校。
不久,他應柏林大學聘,繼任已故凡特荷甫(Van'tHoff)教授的講座。
德皇威廉第二得悉美國於大學之外,還有由工商鉅子如洛克費拉(Rockfeller)、卡奈奇(Carnegie)以及古根哈姆(Guggenheim)等資助設立的若干專門研究機構。
為發展科學以增強德國軍事與經濟力量,威廉第二亦於柏林創設類似的研究機構-威廉皇帝研究院(KaiserWilhehmInstitute),由有錢的商人實業家以及銀行家共同捐助其所需建設費。
凡應聘參加該研究院的,概授以莊嚴的頭銜-參議員(Senator)。
並有權穿著美麗的長袍,有時得被邀與皇帝同進早餐,在早餐席上即可商請皇帝指撥必需的研究費。
第一任院長哈奈克(AdolfHarnack)聽從蒲郎克(Planck)與涅恩斯特(Nerst)的勸告,決定邀請物理學界的紅人愛因斯坦來柏林擔任計畫中的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長。
並由皇家普魯士科學會授以會員資格。
所有會員無一不是年事很高的權威學者,而愛氏只是一個三十四歲的青年。
又會員大多為榮譽職,僅少數人領著很高的薪金,愛氏即此少數人中之一。
一九○八年愛氏出席薩爾茲堡(Salzburg)德國自然科學者大會,講演相對性理論;
敏考斯基亦在此講演「空間與時間」,曾引起科學界重視。
廣義的相對性理論已於一九○七年創其端。
此後,他的思想始終未放棄此一問題,但欲求得滿意的答案,談何容易?
一直向自己所想的途徑邁進,直至一九一三年受了格羅斯曼的助力,方才望見曙光,翌年即將論文發表出來。
愛氏到柏林不過數月,適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被捲入漩渦中心。
當時德國學者紛紛應徵入伍,愛氏則因他的國籍是瑞士,得以置身事外,依然繼續其研究工作。
一九一七年發表宇宙論,同時又討論到有關量子論諸問題。
廣義相對性理論的驚人結果。
仍使人們無一不感覺其重要性。
尤其自此理論所導出的萬有引力場內的光線彎曲,在英國天文學家們之間更引起了普遍的注意,他們認為在日蝕時觀測恆星的位置,便可以驗證其是否與事實相符。
大戰一經結束,他們即開始準備觀測一九一九年五月二十九日的日蝕以為第一個試驗。
屆時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如安廷頓(Eddington)輩均分別前往非洲西部及巴西進行觀測;
結果相對性理論前述推論卒賴以證實。
同年十一月,觀測隊的報告公布於英國皇家學會,當時美英報紙均以相對性理論推翻了牛頓物理學為題,迅速報導其事實,於是愛因斯坦的大名和相對性理論,便震動了全世界。
爾後數年間愛氏雖曾遍歷法、英、美、日及西班牙與南美諸國作演講旅行,然其研究工作並未中斷。
他對於電磁場與萬有引力場的結合-即所謂統一場理論,總是念茲在茲。
一九二九年提出遠隔平行性的空間概念,一九三一年提出四因次內的五次向量。
一九三三年因納粹排猶運動而隻身逃往美國,乃擔任普林斯敦高等學術研究院教授。
一九三九年愛氏建議美國羅斯福總統趕緊製造原子彈,卒賴以戰勝軸心國家之一的日本,於是愛氏的聲譽就像旭日當空似地照耀著全世界。
蒲朗克稱愛氏為二十世紀的哥白尼(Copernicus)。
(戴運軌)〈見圖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