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突尼西亞】 突尼西亞(Tunisia),位於西北非,東北臨地中海,西鄰阿爾及利亞,東南界利比亞。
面積十六萬四千一百五十平方公里,人口約六百零七萬人(西元一九七七年),主要為阿拉伯族,信奉回教,採用阿拉伯語及法語。
原為法國保護國,於一九五六年三月獨立,一九五七年七月改制共和,行總統制。
首都突尼斯(Tunis),為該國的政治、交通中心。
突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為阿特拉斯(Atlas)山脈的東端,故地勢較高。
東部為沿海平原,南部為沙漠區,兩者均較低平。
海岸線長達一千二百公里,利於漁業發展及船隻的停泊。
氣候上,因位於北緯三十至三十七度之間,屬於熱的溫帶氣候。
北部為地中海氣候,冬季溫暖多雨,夏季炎熱乾燥,為該國的精華區,人口稠密,住有百分之八十的居民。
愈向南方,氣候愈乾,人口愈稀。
中部為半乾燥的草原區,南部則成為沙漠區,除綠洲外,無任何植物生長。
突國的經濟基礎為農業,居民有百分之六十從事農業,主要作物除小麥、大麥外,尚有柑橘、橄欖油及棗椰等。
突國為世界上重要的磷灰石生產國,礦產除了磷礦外,尚有石油,及少量的鐵、錫、鋅等,石油自一九七○年起,已成為重要的經濟資源。
工業因原料及動力不足,且市場有限,故發展緩慢,現有食品、紡織、服飾等工業。
主要的輸入品為機械、木材、鋼鐵等,主要的輸出品為原油及磷酸礦。
〈見圖一〉(周詠真)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