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文學●音節】 音節(又稱音綴),是由一個或幾個音素構成的最小的語音片段。
分析語音時,最自然的單位為音節,一般人從聽覺上都能區別出來。
例如中華語調這句話裏,最自然的聲音單位是四個,這樣的單位就是音節。
「語」ㄩˇ〔y〕是由一個音素構成的,「中」ㄓㄨㄥ〔tu〕、「華」ㄏㄨㄚˊ〔xua〕、「調」ㄉㄧㄠˋ〔tiau〕是由幾個音素組成的。
語言學家對音節及音節的劃分,見解不同。
茲就缺點較少的兩種學說加以說明:一、響度說:此派學者按照聲音的響度(各種音在本質上,能使人容易或不容易聽到的程度),把各個音素分做以下七級:(一)響度最低的是清塞音〔p,t,k〕,其次是清擦音〔h,f,s〕;
(二)較響一點的是濁塞音〔b,d,g〕,然後是濁擦音〔v,z,〕;
(三)再響一點的是鼻音及邊音〔m,n,,l〕;
再向上是(四)顫音〔r,R〕;
(五)閉元音〔i,u〕;
(六)半閉元音〔e,o〕;
(七)半開和開元音〔,æ,a〕,而以〔a〕為最響。
凡幾個音素結合在一起時,看它們的響度有幾個高峰,就斷定有幾個音節。
響度的高峰就是音節中心,響度最低的地方是音節的分界線。
例如英語的people〔ppl〕,有〔〕和〔l〕兩個響度高峰,所以是兩個音節。
此說唯一的缺點是有時不能確定音節的界限。
例如拉丁語stre聽起來只有兩個音節,如果依照響度來說,則s的響度要比t大一點,a和e的響度也大於r。
所以s、a、e表示三個音節,這就與事實不符,並且音節的界限也不易確定。
〈見圖1〉二、肌肉緊張說:此派學者按照說話時發音肌肉緊張的增減交替作為確定音節的標準。
每一次肌肉緊張的增而復減,就造成一個音節。
緊張度最強的聲音就是音節的高峰(或中心),音節的分界在下一次加力之前的肌肉放鬆的成分上。
例如stre,自s至a間有一個緊張;
自r至e之間又有一個緊張。
肌肉緊張的增減交替有二次,所以是兩個音節。
a和r之間是下一次加力之前和上一次肌肉放鬆的地方,這就是音節之間的界限。
此說比較能夠說明全部音節現象而沒有困難,因此已被多數語言學家所承認和接受。
〈見圖2〉在漢語裡,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只有少數例外,如「瓜兒」、「分兒」,「兒」字是上一字的收尾,不自成音節)。
例如「國民」ㄍㄨㄛˊㄇㄧㄣˊ〔kuomin〕,就響度來說,有〔o〕和〔i〕兩個響度高峰,是二個音節;
就緊張度來說,發音肌肉緊張的增減交替有兩次,也是兩個音節;
〔o〕和〔m〕之間;
是下一次加力之前和上一次肌肉放鬆的地方,是兩個音節之間的界限。
(林陽)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