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52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大學●復旦大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21 08:10: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大學●復旦大學

 

清光緒二十九年(西元一九○三),上海震旦學院因宗教課程發生學潮。

 

震旦創辦人兼校長馬相伯,決定籌組另一相等的學校。

 

公推于右任、沈步洲、張軼歐、王公俠,葉仲裕等七人為籌備委員,命名為復旦。

 

校址在上海三遷。

 

抗戰軍興,上海經廬山而終止於重慶。

 

勝利後復員,由重慶遷回上海江灣。

 

一、吳淞時期:自清光緒三十一年至宣統三年(一九一一)辛亥革命,歷時七載。

 

實際負責籌備的是于右任和葉仲裕,在馬相伯領導之下,兩年後開學,馬氏為第一任校長。

 

編制仿照滿清高等學堂,定名復旦公學,設文理二科,初期學生百餘人,校址是兩江總督周馥手上撥的上海吳淞鎮提督行署舊址。

 

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馬氏辭職出國,嚴復繼任,江督端方奏准月撥官費二千圓為經常費,改校長為監督,後張人駿為江督,撥吳淞砲臺灣官地七十餘畝為校址,改任夏敬觀為監督,夏奉命署江蘇提學使,高鳳謙繼任。

 

宣統二年高去職,馬相伯回國,復任監督。

 

辛亥革命,全校師生紛紛參加革命,學校一度停頓,那時學生二百餘人,畢業生四屆共五十七人。

 

二、徐家匯時期:民國元軍,復旦復校,呈請南京政府撥補助金一萬元,並准立案,撥上海徐家匯李公祠為校舍。

 

馬相伯校長不久又出國,由李登輝繼任,組織董事會,王寵惠、唐紹儀相繼任董事長。

 

六年,復旦公學改為復旦大學,大學與附中學生共六百人。

 

七年,李校長赴南洋募款,在江灣購地七十餘畝。

 

十一年,江灣校舍落成,大學部遷江灣,李公祠即作附中校址,大學部增設商科。

 

三、江灣時期:民國十三年,讓心理學院,創實驗中學。

 

十六年,破例招收女生。

 

十八年,分設文、理、法,商四學院,由於國內外人士如簡照南昆仲、黃奕住、杜月笙等熱心捐助,簡公堂、子彬院、實中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男生宿舍及女生宿含、體育館先後落成,並盡力充實圖書儀器設備,改善教學方法,人才輩出。

 

校董會改組,錢新之任主席校董,本期學生,包括實中、附中,共計兩千二百餘人。

 

復旦學生熱愛國家民族,一切愛國運動,江南一帶,惟復旦大學馬首是瞻。

 

為了痛恨日本軍閥的跋扈,在一二八前,趙聚鈺聯絡愛國同學,請得學校准許,組織軍事訓練委員會。

 

主任委員林繼庸教授、副主任委員溫崇信教授,趙聚鈺擔任大隊長,參加同學一千八百人。

 

一二八之役,復旦學生參加十九路軍守上海蘊藻濱的有楊慶、吳世傑、許拔、趙本楨等多人,郭堅是在台兒莊之役殉國的。

 

復旦義勇單是全國各大學中第一枝學生軍。

 

四、抗戰時期(重慶時期):民國二十五年,校長李登輝因年高引退,由董事長錢永銘代理校長,校友吳南軒任副校長,負責實際校務。

 

復旦歷年來對革命宣傳及培育革命人才的重大貢獻,中國國民黨中央全會決議交,交行政院核定,每月補助一萬五千元,江蘇省教育款產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吳稚暉、鈕永建,撥贈無錫太湖邊大雷嘴地約千畝給復旦以興建新校舍,計畫就緒,而八一三戰事爆發遂告擱淺。

 

吳副校長南軒商請大夏大學共同西遵,先在廬山組成第一聯大。

 

不久,南京棄守,皖贛告急,再行西遷,大夏單獨赴黔,吳副校長獨力將復旦大學遷往重慶,中央第六組主任陳立夫協助貸款,軍事委員會批准由快利輪負責輸送。

 

復旦大學師生經宜昌到重慶,於夏壩開學,致力充實與創新,如文學院增設史地學系,理學院增設物理學系,商學院增設統計學系和統計專修科。

 

又利用廣大肥沃的土地,配合國家經濟的需要,增加農學院,除設有農藝、園藝、畜牧諸系外,創辦茶葉學系、茶葉專修科,茶葉是當時爭取外匯的主要產品。

 

此外,有墾殖專修科,茶葉和墾殖系科是我國大學課程史上的突破。

 

農學院出產的羊奶、果蔬、醬、醋、茶,當時尤膾炙人口。

 

師生一德,群策群力,校譽日隆,學生激增,總數達四千餘人。

 

民國二十九年,代理校長錢永銘辭職,校董會改聘吳南軒代理校長。

 

三十年一月,奉命改為國立,國府任命吳南軒為校長。

 

明年三月,吳校長調長國立英士大學,由章益繼任,直到三十八年為止。

 

五、勝利復員時期: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復旦復員,回到上海江灣。

 

三十五年招生,投考約六、七千人,錄取的纔六百多人。

 

復旦大學前後畢業生約兩萬人。

 

同學會組織遍布國內外,在海外的如倫敦、巴黎、檀香山、舊金山、紐約、芝加哥、新加坡、香港等地,都有分會。

 

在臺校友會總會,先由趙聚鈺擔任理事長,民國七十年六月趙病故,推王庸繼任。

 

在臺復旦校友約一千多人,旅居海外約兩千人以上。

 

為發揚復旦革命性的創校精神,維護學術獨立、思想自由的傳統,在臺校友余井塘、溫崇信、林繼庸、趙聚鈺、王庸、楊家麟、余若陶等倡議復校,但由於政令限制,一時未能實現,乃在中壢籌辦復旦中學,以為復旦復校的嚆矢。

 

復旦中學二十年來不斷地成長、茁壯,學生共有三千人。

 

(邵夢蘭)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20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5 14:22 , Processed in 0.21875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