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體育●運動會】 運動會,起源於古代奧林匹克(Olympic),到現在已有二千七百五十八年歷史。
古代希臘人因為他們信奉的神都是歡喜之神,喜愛遊戲娛樂,古代的希臘運動項目都導源於此出發點。
自西元前七七六年開始,希臘人在希臘半島南部奧林匹亞平原克羅尼納斯(Cronius)祭祀主神宙斯(Zeus),同時舉行賽跑大會,獲勝者所得獎品是用橄欖枝葉編成環冠,戴在得勝人頭上,稱為無上的光榮。
此後希臘人每四年在此地舉行祭神競技,因而稱之為奧林匹克運動會,亦為運動會之肇始。
一、運動會之目的運動會舉行是為了成就與榮譽而比賽。
競技中心的表現,為精神修養與肉體鍛鍊,因為兩者調和,才能對神盡最高的奉祀。
開幕時,全體運動員必須參加宣誓典禮及宗教儀式,如此方能使心靈更為純潔,並可蒙神的保護,在比賽時不致發生危險,運動員參加目的不是為金錢,而是為成就和榮譽。
運動會期中,祭壇上不分晝夜燃著聖火,決不可中途熄滅;
更大的目的為運動會開幕時放和平鴿,鳴自由鐘是為求自由與和平。
在第十一屆奧運會大鐘上有一句話:「我喚醒世界青年,為和平而奮鬥。」
二、運動會之演變古代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共舉行二百九十四屆,有一千一百七十三年歷史,至十九世紀末葉,法國人古柏丁男爵(BaronPierredeCoubertin)興起一項新潮思想,是以運動方式達到「四海之內皆兄弟」及「天下一家」的崇高理想,於一八九四年在巴黎邀請十二國代表,組織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決議:(一)定一八九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為奧林匹克復活日(二)仿古代奧運每四年為一期,確定一八九六年為近代第一屆奧運。
古柏丁於一九一三年設計奧運會徽五環旗,藍、黃、黑、綠、紅五色環圈代表世界五大洲,使之連結在一起,預為運動競爭有良好的結果而努力。
奧運最高指標為:(一)更快(Faster)。
(二)更高(Higher)。
(三)更強(Stronger)。
奧運會最主要意義:「重在參加,而非獲勝,正如人生的真諦,不是在乎征服他人,而在乎自我的努力及奮鬥有方。」
三、運動會在亞洲遠東運動會是亞洲運動會前身,而亞洲運動會為遠東運動會之延續與擴大。
遠東運動會初由美國人包朗(Bolong)在菲律賓所提倡,一九一三年在馬尼拉舉行第一屆,參加國僅有中、日、菲三國。
原有二年後改為四年舉行一次,至一九五○年改為亞洲運動會,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第一屆亞運會。
四、運動會在我國我國運動會初由外國人創辦,民國前二十二年加拿大人李藹門(LeeMaming)在上海組織競賽會。
民國成立,教育部通令各級學校推行體育,舉行校際運動會,華北體育聯合會成立後舉辦第一屆華北運動會,逐漸擴大為全國運動會。
民國前兩年十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在南京舉行第一屆全國運動會。
為了慶祝八年抗戰勝利,於民國三十六年在上海舉行第七屆全國運動會。
(韓潔生)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0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