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6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政治●華夷之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9 22:48: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政治●華夷之辨

 

華言中華民族,夷謂文化不及中華民族之落後民族─古稱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明辨華夷(或夷夏)是一件重要的事,乃中華文化擴展進行的一種方式。

 

根據張其昀中華五千年史所言,中華國號乃定於唐虞時代,其言曰:「中國之國魂,至帝堯時而始興;

 

中國之國號(中華)至帝舜時而始定。

 

中是德目,華乃地名,合稱中華,方為完全,有華國而後有華人,有華族而後有華山。

 

但我華人之名號,乃以文化為標準,非以地理為限制。

 

華人從黃河彎曲地(洞中或河曲)為發祥地,經歷四五千年,發展成為世界人口最眾的中華民族。

 

說文:『夏,中國之人也。

 

』篆文作,乃象形字,象頭目及兩手兩足之形狀。

 

夏代繼唐虞而起,堯、舜、禹事業相承,華夏二字可以通用。

 

吾人自稱中華、中夏,或諸華、諸夏,其義一也。」

 

華夏與諸夷之生活方式、衣著與語言均不同。

 

我華夏之民文化程度高,束髮帶冠,所謂衣冠文物之邦。

 

諸夷則南北又各不同。

 

如夷狄之俗,被髮左,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矣。」

 

(論語憲問),孔子此言,便是讚美管仲攘夷之功。

 

南方吳越之俗,則斷髮文身,史記周本記載太伯、虞仲「亡如荊蠻,文身斷髮」,即吳越之地。

 

我中華民族之明辨華夷,如書經舜典說:「蠻夷猾夏。」

 

詩經魯頌說:「戎狄是膺,荊舒是懲。」

 

孔子作春秋,也是嚴夷夏之防。

 

其用心不止是保衛我中華文化,而在於尊崇中華文化、發揚中華文化。

 

張其均氏說:「禮義是華夷之別的尺度。

 

中國與夷狄之所分別的,即有禮與無禮之分別,文明與野蠻之所判。

 

鄭國、晉國都是諸夏,如行為不合禮義,亦視為夷狄。

 

若夷狄嚮慕中國,能行禮義,則揚而進之。

 

所謂諸夏與夷狄,只是一種文化上的界線,故曰:『夷狄用諸夏禮,則諸夏之。

 

』如楚自稱蠻夷,其後文明日進,中原諸侯與之會盟,不復以蠻夷視之了。

 

蓋當時所謂蠻夷戎狄,初非異種,特其禮教政術,異於華夏,故廣別其種類,以示貶示。

 

至於交通既久,文化演進,則亦不復別之。

 

雖同國之人,茍狼子野心,亦必聲罪致討,而斥之為夷狄。

 

雖異城之人,苟心同此理,仍宜一視同仁,而進之於中國。

 

公羊傳說:『春秋內其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

 

』(成公十五年)凡齊桓公與戎戰,則諱言戰,而謂之伐。

 

凡是與夷狄結盟,同夷狄狼狽為奸,或者用夷狄禮俗的諸侯,都遭受春秋書法的貶黜。」

 

(高懷民)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78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5 15:04 , Processed in 0.09374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