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農學●臺灣農業建設】 在現代科技文明與都市文化極端發達之情形下,世界各國之農業建設,非僅未能平衡發展,且每陷於停頓,以致橫被破壞,其結果竟使目前世界各國,即在平時,亦每發生嚴重之離村問題。
根據凡德威爾特(Vandervelde)氏之分析,各國農民之離村可分如下三種:一、永久之離村;
二、每日之離村;
三、季節之離村。
此乃根據時間之分類。
其中以永久之離村問題最為嚴重,若不加以正視,每至動搖國家之根本。
至於何以有此農民之永久離村,則須涉及整個國家、社會與文化、文明之問題。
亦即現代都市文化與科技文明之問題,而有賴農業之真正建設。
目前臺灣農業之建設,亦正如此,不可不予以重視。
而政府之施政,亦早注意及之。
臺灣自光復以後,因農村於日據時代被加以破壞,故農業建設,更不能任其停頓。
其時,重要之設施:第一、為三七五減租;
第二、為耕者有其田之政策,完全實現。
遂使臺灣農民收入頓增,農村之面貌,亦復改觀。
國外人士之來臺參觀者,皆盛稱臺灣之農業建設。
此乃臺灣之第一期農業建設,亦即臺灣之基礎農業建設。
有此基礎農業建設之後,臺灣之工商業迅速發展,而都市更極力現代化,遂使臺灣農村人口,亦大量湧入都市,參加工商業之行列,造成農民之永久離村,使農村之勞力,頓告缺乏,從而使此基礎之農業建設,幾告停頓。
在此期間,臺灣農業遂不能不有農業機械化之推動,而政府亦復提倡,不遺餘力,遂形成一種農業機械化運動。
隨之而來者,又有大量之耕地整理與重畫,以及第二期之土地改革,擴大耕地面積,以適應農業之現代化。
努力結果,已漸將完成第二期之現代農業建設。
在此過程,對農民所得之提高、農民生活之改善,以及農村形象之繁榮,皆有顯著之成效。
而對凡德威爾特氏所分析之各國農民離村問題,特別為永久離村,集中都市之人口問題與勞力問題,仍未解決,且有日益加甚之趨勢。
臺灣之農業建設,繼第一期基礎之農業建設與第二期之現代農業建設之後,自必應有其第三期之農業建設。
此第三期之臺灣農業建設,實際正是目前世界所謂的農工業文化(Agri-industrialCulture)建設。
(程兆熊)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