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67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農學●臺灣農村勞力】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9 14:51: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農學●臺灣農村勞力

 

農業上之勞力,除直接投於農業生產之人力外,猶有伴隨役畜及農業機械之使用,而投入於土地及農產加工等之各種人力。

 

故農村勞力,可分人工與畜工。

 

此勞工或人工,指人類應用手與腦所作之努力;

 

畜工指動力而言,此則與機械相同。

 

本此以言臺灣農村勞力,自亦不能例外,而須包括人工與畜工兩種在內。

 

臺灣農村勞力,在臺灣農業生產上,仍占絕對重要之地位,此在目前,仍不能否認,而臺灣之水田農業,乃屬於勞力之集約農業,亦為人所共知。

 

我國農業,在單位面積上,所費人工多,而所投入之資金少,其人工費用,常在總支出中,占極大部分,乃一般人所公認之重要事實。

 

目前臺灣之農業經營,雖多少已進入資本之集約性,惟其在農場支出中之勞力(包括畜工與勞工)項下,仍然是在百分之四十至五十以上之數。

 

臺灣農村勞力,占臺灣農產品之生產成本高,一方面固多少可以表示臺灣農民生產效力,仍不甚高,但另一方面,亦可表示臺灣農村,利用畜力,以至機械動力,仍不能充足。

 

此在美國,據大?

 

遜氏(J.B.Davidson)所言:「美國每一農民,所用畜力及機械力,平均有十匹第一級馬達馬力。」

 

此無怪美國農民生產力較高。

 

臺灣農村,因所用人工多,而畜工(包括機械)不足,放在農忙時,常需政府軍隊協助收割。

 

至於平時,在以前日據時代,農村因受日本殖民政策之影響。

 

以及飽受戰爭之禍害,遂致短工之缺少現象,年有增加。

 

同時,長工短缺之趨勢,亦與之相似。

 

農村凋弊,自不能免。

 

光復之後,臺灣農村,因政府三七五減租及耕者有其田兩大政策之實施,於是農村人口增加,農村勞力,亦復增口。

 

唯在臺灣農業一度興盛,農村一度繁榮之後,隨之工商業,亦復突飛猛進,都市更日益現代化,整個臺灣經濟面目,全然改觀,而農村勞力,竟向都市湧進,加入工商業之行列,於是臺灣農村人口,非僅數量頓減,質量亦復不同,少壯農民離村,而村中多為老弱。

 

在此一情況之下,農村勞力,即在農閒時,亦成問題。

 

結果所至,水田亦有不少荒廢。

 

時至今日,臺灣農村之勞力,因農業機械化運動之推行,甚有成效,而所需用之人工,亦逐漸補充,故農村勞力問題,行將解決,而農村復興亦為期不遠。

 

其間關鍵所在,仍在勞力。

 

(程兆熊)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589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06:24 , Processed in 0.203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