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農學●臺灣農民文化】 臺灣俗諺:「食是福,作是祿。」
農民樂於食,健於動。
臺灣一年稻產兩件,因此,農民多食米,一日三餐,農忙時期,則有一日五餐者。
佐食多為魚、肉、蔬菜,且鮮果四時均有。
臺灣氣候溫和,衣著並不複雜,尤在酷熱季節,男短袖開領之衣衫十分流行,女亦著簡便之裙裝或旗袍;
入冬,加毛衫禦寒。
多年前農民的服裝式樣及色彩,較為保守,近年風氣大開,農村與都市的穿著,幾乎相似。
農民的房屋,為「閩南鄉下建築」,近年來,生活方式都市化,新式的建築已不斷在鄉村興建。
臺灣莊稼之處,產稻米、甘藷及甘蔗等農作,晚近已採用現代化耕作方式。
至於手工藝,有三義的雕刻、草屯的竹器、美濃的紙傘、大甲的草席等。
臺灣農民對於婚姻,傳統上認為是傳子孫,繼承祖先的祭祀。
一般需經過訂婚與結婚,結婚時送聘金、陪嫁妝(無買賣意義),一年之中,秋至春可舉行婚禮,而七月不嫁娶。
至於喪事習俗,人去世後,即行搬鋪,男置於廳堂右邊,稱為正寢;
女則列於左邊,稱為內寢;
並在屍前獻腳尾飯、燒紙錢,稱為過小橋;
隨即妥置屍體,再通知諸親友界,稱為報白。
臺灣農民對拜拜一事,至為流行,乃敬天、拜神、祭祖,且祭日甚多,大抵源於閩、粵兩省。
大部分均同籍貫者相聚而居。
以往臺灣農村是以家族為社會單位,是共同居住,共同財產的親屬團體,通常形成一大家族,同一戶籍。
近年來因工作的關係,慢慢出現以夫婦子女構成的所謂小家庭,在農村家庭中已有不少,數世同堂的大家庭,逐漸減少。
我國傳統的道德觀念,普遍存於農民生活之中,當然,那就是四維八德,亦即禮、義、廉、恥,和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林樂健)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