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18 11:01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大學●廣西大學】
民國十六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全國統一,從事建設,廣西省政當局,為培植建設人才,籌建廣西大學。
擇定梧州市對岸之蚨蝶山為校址,占地數百畝,經一年餘之籌建,至十七年九月,已完成行政大樓、科學館、圖書館、農學院、工學院、理學院、大禮堂、膳堂、學生宿舍、教職員宿舍。
由省府敦聘馬君武為首任校長。
十七年九月招生,共錄取三百餘人,學生除桂省籍外,湘、粵、雲、貴等省籍之學生,幾占三分之一,是年十月雙十國慶之日,正式開學,分設農學院、工學院、理學院。
馬氏為我國第一位留德理工科博士,學有專長,精通英、法、德、日各國語文,對國學、經書、詩詞造詣尤深。
所用各種科學儀器,均採自德國最新發明者。
對教學上,除採取科學方法外,注重人格教育,又實施軍訓,男女學生,一律土布制服、軍帽、綁腿,每日清晨,舉行升旗、點名、早操,馬氏則作精神講話,教人為學做人處事應世之方,使每一學生,養成勤勞樸實習慣,西大亦為全國首創實施軍訓最早之大學,允文允武,德學兼備,文武合一,校風淳良,各省慕名來應考者每年激增。
二十九年三月,改為國立,仍派馬氏為校長,學校增加文學院及商學院。
原理學院、工學院合併為理工學院,校址均設在桂林市之良豐鄉,該地風景優美,環境幽靜,自改國立後,增添行政大樓、宿舍、教室、大禮堂、圖書館、科學館、運動場及增購儀器設備,學生由原來之三百餘人,增至一千餘人。
農學院則設在柳州之沙塘。
三十三年,日軍進入桂林,西大遷至貴州之榕江,至三十四年八月日軍投降後,再由榕江遷回桂林良豐。
從三十五年起,校務更為發展,畢業生均被分派至中央地方機關服務,頗多建樹。
廣西大學校歌,由馬氏撰,詞曰:「保衛中華,發達廣西,是我們立校本意。為國犧牲,為民工作,是我們求學目的。努力努力,大家一齊努力。求得智識,練好身體,更遵守嚴格紀律努力努力,大家一齊努力。對內團結,對外抵抗,為祖國奮鬥到底。」
亦為西大校訓。
三十八年,大陸淪陷,政府遷居臺灣,追隨政府來臺校友三百餘人,由秦道堅、何名忠等。
發起組織廣西大學在臺校友會,每年定期集會。
為紀念馬君武功績,黨國先進孫科、馬超俊、葉公超、李品仙、王雲五、蔣彥士、石覺、李崇道、沈宗瀚、羅奇、王贊斌暨馬氏哲嗣馬保之等,於六十一年正式成立馬君武博士獎學金董事會,每年頒發農工理科優秀學生獎學金二十名。
六十八年五月,改選李品仙、石覺、蔣彥士、李崇道、馬保之、蘇新民、黃崑山、何名忠、韋永成、謝康、林善揚、張魯智、黃向華為董事,並推舉李品仙為董事長,林誠華為執行祕書。
旅臺廣西大學校友會,亦於年會時,選出李崇道為會長。
(李崇道)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