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72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漢唐陶器】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8 09:22: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漢唐陶器

 

漢至唐期間,瓷器尚未普及,民間所使用的器皿以漆器及陶器為主。

 

這段時期是陶器製作及技術發展的高峰期,卻也是陶器演進為瓷器的過渡時期。

 

自兩漢、南北朝至隋唐千餘年間,陶器的製作,其技術與風格,皆有所不同。

 

以遺留下的實用器皿不多。

 

要探討漢唐的陶器,只有從明器中去尋找資料。

 

基本上,明器與日用器皿的製作技術與風格大致相同。

 

而形式上卻有相當大的差異。

 

特別是漢代明器的製作,限於「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斲…」的制度。

 

因此,墓中所得的資料,往往是實用器皿的縮小模型。

 

漢代陶器最大的發展是釉彩的普及,當時已有綠釉及赭釉兩種,其中尤以綠釉最為普及。

 

明器中的綠釉陶因是低溫燒製,釉彩鮮綠可愛,實用的綠釉陶經高溫燒製,綠釉泛赭,有謂其為越窯瓷者,值得商榷。

 

漢代陶泥極為堅實細緻,可以從漢瓦當上看出來,這與汰洗陶泥的技術有關,因此漢代的素陶器皿絕不滲水,後代有以瓦片、瓦當作為瓦硯者。

 

此類的陶器多為印壓紋。

 

印壓紋仍發展於封泥之技術,在器皿上可作二方及四方連續紋,既方便而又美觀,瓦當的花紋亦如此,這是漢代陶器的特色。

 

除釉彩及印紋外,漢代陶器又有刻花、貼花、彩繪等方法,但彩繪陶可能僅限於禮器及明器的製作。

 

出土的漢代陶器,以漢磚、漢瓦、瓦當及明器為多,明器中又有樓閣、瓦屋、農舍,瓦竈、瓦井、黍倉、車輿、豬圈、羊舍、陶俑、馬首、博山爐、博山奩、各種器皿、雞、鴨及獸類等模型。

 

六朝的陶器,出土的亦以明器為主,且多是彩繪的各種人物,有樂俑、舞俑、文官、武士、僕俑以及少數的車馬。

 

六朝因為佛教的盛行,雕塑技術極為發達,陶俑的製作亦以雕塑法為之,與漢唐兩代拼模的方法迥異。

 

故陶俑的塑製可比美石像的雕刻,這個時代實是我國美術史上雕塑藝術的高峰時期。

 

六朝汰洗泥胚的技術比漢代更為進步,燒窯的火力也更高,釉料的提煉也更發達,又有高嶺土的發現,於是瓷器的發展有了相當的成就,北方的邢窯和南方的越窯,就是這段時期發展出來的。

 

但是瓷器的發展似乎受漆器的影響,直到隋唐盛期都沒有大量地生產。

 

隋唐時代陶器的大量製作,亦僅限於明器,先是繪彩與米黃釉彩,到了唐盛期卻又發展出多彩陶器,即所謂唐三彩。

 

唐三彩的發展並不普遍,僅是盛唐時期在長安及洛陽地區短暫地出現過,但傳世的唐三彩卻極為豐富。

 

唐代版圖極為遼闊,西疆涵蓋中亞,盛唐時的長安,人種雜薈,中西文化的交流十分密切。

 

因此,唐代的陶瓷,其形制、花紋受西方的影響頗深,尤其明器中陶俑的製作,就可以看到各種人物、服色、駝馬、雜戲等非漢民族的形式,這是研究唐代文化最好的資料。

 

唐三彩的製作除陶俑、駝馬、文官、武士、僕俑、鎮墓獸、牛車等之外,又有各類器皿之製作,如尊、瓶、壺、罐、盤、杯…等,因其火度不高,恐非實用之物。

 

從唐三彩之艷麗及陶俑之服色看來,唐代的社會似乎欣賞浪漫鮮麗的色彩,此與遊牧民族的個性有關。

 

從整個歷史看,我國陶瓷的色彩歷代均有變化,從彩陶到黑陶,是由多彩而單彩,商代延用素陶─白陶,周代又行繪彩。

 

漢代的綠釉陶及素陶又都是單色,六朝的繪彩又是多彩陶。

 

隋唐初期之米黃釉是單色釉,盛唐之後又變為三彩陶及繪彩。

 

如果我們以河南平原為中心,當西方的種族強盛時,大致陶器是多彩的,而東方種族卻偏愛單色或素色。

 

隋唐時代,無論北方、南方均發現了大批的窯址,如河北、河南、浙江、湖南及江西景德鎮等地,可見當時陶瓷已形成一種集中的大型工業。

 

漢唐的陶器,以明器為多,實用器皿較少,其中有兩點原因:其一,我國從東周到唐代是漆器發達的時期,漆器比較美觀、實用,輕便而不易破碎,陶器無法取代所有漆器,故出土的實用器少。

 

其二,明器出土於墓中,故能保存於後世,實用的器皿人們繼續使用,早期陶器的標本很難保存到現代。

 

我們對於漢唐間實用陶器的認識並不算完整,明器只能提供我們部分的陶器知識。

 

(劉平衡)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49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13:4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