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政治●數量方法】 數量方法,是研究經濟理論的方法之一。
通常包含兩個層次,一是應用數學方法作為推理工具,以建立經濟理論模型,並引伸出有關的經濟法則,一是應用計量分析法,以實際統計資料,對經濟理論進行實證分析,以檢定某項理論是否能予接受,並從事預測及設計工作。
經濟現象本質上除有屬性的意義外,尚有數量的意義,例如慣格、產量、所得、物價水準,本身即是一數量相象。
而這些數量的決定,往往亦涉及一定的數學法則,因此數量方法在經濟學的研究上,很早便受到重視。
不過在西元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前,因為各種統計資料的缺乏,學者間除常以數字舉例,使理論的說明更具體外,多偏重於以數學作為推理工具,以建立經濟理論體系。
三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後,由於統計資料的不累積,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電腦的發明與進步,學者間除擴大以數學作為推理工具外,更進一步進行計畫的實證研究。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s)誕生,它是綜合經濟理論、統計方法,與數學原理三者為一體的新科學,因而使數量方法更加受到重視。
研究經濟理論作為推理工具的數學,除基本的算術、代數,及解析幾何外,尚包括微積分、線型代數、微分方程、差分方程、集合論、測度論,及拓樸學(Topology),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以微積分為基礎,因彼時所採用的觀點是邊際分析,假定各種經濟變量及其相互間的關係,都可以用連續變動的函數來表示。
而經濟主體的行為,是為了求某項變數的數值為極大或極小,例如消費者求所獲致的效用為極大,生產者則求利潤為極大。
而這種求極值的行為,常需在某種限制條件下完成,如消費者的所得固定,生產者的技術或生產函數固定皆是。
這種在限制條件下求極值的問題,微積分是一有用的分析工具,因為它能提供一定的解法,因此微積分在經濟理論的研究上便成了主要的推理工具。
最早使用微積分於廠商分析的,是法國學者庫諾(A.Cournot)。
庫氏早在一八三八年即以微積分為工具,研究完全競爭及寡占廠商的行為,而建立其寡占理論的模型。
其後一八五四年德國學者哥森(H.H.Gassen),則以微積分研究消費者的行為。
到一八七○年後,法國學者瓦拉斯(L.Walras)、英國學者奇逢士(W.S.Jevons),則以之建立效用學派,使微積分在經濟上的應用受到普遍的重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學者考慮到經濟現象中限制條件的多樣性,變數及其相互間關係的非連續性,逐漸由邊際分析的觀點,轉向線型分析及集合論分析的觀點,而其所應用的數學工具,亦由微積分而擴及於線型代數、集合論及拓樸學的範圍。
在這方面有重要貢獻的學者有亞勒(K.J.Arrow)、德布列(G.Debreu)、庫柏曼(T.C.Koopmans)、紐曼(VonNeumann)等人。
而其研究的主題,亦由消費者及廠商的行為,擴及不確定情況下的選擇、總合需求函數、暫時均衡、社會選擇理論、最適成長理論等。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丁伯真(J.Tinbergen)、及佛利怯(R.Frisch)等人的啟導下,計量經濟學於焉產生,使數量分析更獲得一有力工具。
計量分析能給予抽象的經濟理論以具體的內容。
一般的計畫分析包含四個層次,即一、定式(Specification):即將所要研究的經濟變數及其間的關係,以一定的函數或方程式表示出來,此即將經濟理論,表示為數學模型。
二、估測(Estimation):在數學模型中,常包含有若干固定的參數(Parameters),究竟這些參數的數值應是多少?
原則上可利用有關的統計資料,以統計分析的方法加以估測。
三、檢定(Verification):由於估測出的參數是由樣本所估計出的統計數,此一統計數是否與理論上的要求合?
是否可予接受或放棄?
必需進一步加以檢定,計量經濟學提供一定的檢定法則。
四、預測(Forecasting:估測的數個是依據過去的資料而產生的,假定經濟結構不變,即可依以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趨勢加以預測,以作為經濟設計或經濟政策的參考。
此種計量分析法,不僅可用於個體經濟行為的研究,更可用來建立總體經濟模型,以作為經濟預測、經濟設計,及制定經濟政策之用,同時由於電腦製作之進步,可以迅速處理大量統計資料,現代各國政府及研究機構,無不致力於大規模計量模型的建立工作,使經濟理論進入了實用階段。
計量分析的方法雖然不斷進步,其應用的範圍亦不斷擴大,但由於經濟現象所其有的特殊性,與自然現象與生物現象有所不同,將原應用於研究這些現象的統計方法,應用於經濟現象的分析,不可避免的產生了若干特殊問題,例如自我相關(AutoCorrelation)、多元共線(Multicallinearity)、函數認定(Identification),及不等變異數(Heteroscedasticity)等問題。
經過學者之間不斷的研究創新,這些問題也逐漸有了適當的解決辦法。
計量分析的應用,原在檢定、預測、經濟設計及制定經濟政策,目前則又進一步走向最適控制理論(OptimalControlTheory)。
其發展的潛力及應用的範圍正未可限量,而其對經濟理論研究所產生的貫獻,值得吾人予以重視。
(陸民仁)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