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4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海洋●濁流沉積物】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5 09:10: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海洋●濁流沉積物

 

由濁流(TurbidityCurrent)作用所沈積的沈積物或岩石,被稱為濁流沈積物(Turbidity)。

 

濁流沈積物有下列特徵:具有分級層,淘選中度至不良,濁流沈積物之底與其下之頁岩有明顯的接觸,有時淺海與深海或半深海之化石共存在一起。

 

濁流沈積物之大部分為混濁砂岩(Greywacke),因此常稱其堆積物為複理層(Flysch),但亦有人反對此項解釋。

 

證實濁流最有力之實例,為西原一九二九年發生於新番德蘭島之南斜面,格蘭德堰堤(GrandBanks)地震所造成濁流切斷海底電纜之事實。

 

在西地中海亞爾西利亞之奧爾良(OrleansVille)地震,亦曾發生相同現象。

 

希森(Heezen)與游茵(Ewing,一九五二)曾對格蘭德堰堤地震及所引起之自震央向深海平原發生之濁流,作了詳細的研究。

 

在震央附近坡度一比十至三十之大陸斜坡上之濁流之流速,每小時達五十海浬以上。

 

濁流切斷電纜後流向深海平原,而在坡度為一比一千五百之部位,其流速減至每小時十二海浬,同時大部分濁流堆積物開始沈積。

 

至於一九五四年發生之奧爾良地震,亦有同樣現象。

 

但有人反對電纜之切斷係導因於地震、火山活動、海嘯、匍匐、海底坍崩等。

 

自一九四0年以後。

 

深海砂與濁流堆積物相似之事實,已為人所共知。

 

埃利克遜(Ericson,一九五二)研究北大西洋深海平原之深海砂後。

 

證實其成因係濁流之作用。

 

目前之濁流沈積物多由礫、砂及黏土組成,並與淘選良好之遠洋黏土形成互層,而呈週期性堆積(RhythmicSuccession)或分級層(粒級層或漸變層〔GradedBedding〕)。

 

通常分級層之基底較粗,而向上方逐漸變細。

 

其中有含多量化石者,亦有不含化石者。

 

在濁流沈積物中不但有分級層,並有反覆之互層。

 

濁流沈積物普通多呈堆積構造(SedimentaryStructures),其主要者有平行層理、流波痕層理、碎屑─填充構造、動力棲穴。

 

局部的分級層、重荷痕或重荷鑄型(LoadCasts),以及崩移構造(SlumpingStructure)。

 

臺灣南部關廟附近上新世下部古亭坑層泥岩內之輕灰色極細粒准混濁砂岩,及臺灣東部海岸山脈中部及南部之上新世地層之富含板岩碎片之暗灰色岩石質混濁砂岩,均有顯著的正分級層而淘選不良,為濁流作用在大陸斜坡上沈積的濁流沈積物。

 

(周瑞燉)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34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7 06:19 , Processed in 0.20312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