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紐約】 紐約市(NewYorkCity),位於美國東岸紐約州南部哈德遜河口,以曼哈頓(Mahattan)島為核心。
早期為印地安人阿貢基安族(Algonkian)居住之地,土語「曼哈頓」意為小丘之島。
航海家維拉札諾(Ver-razano)及哈德遜(Hudson),曾先後在此地帶探險。
西元一六二六年,荷蘭西印度公司以六十基爾特荷幣(約值二十四美金)取得土地,並命名為新阿姆斯特丹(NewAmsterdam)。
以後英荷發生戰爭,新阿姆斯特丹在一六六四年為英國占領,改名為紐約。
一六七四年起,正式畫歸英國統治。
美國獨立後曾一度為臨時首都(一七八五~一七九○),及紐約州州政府所在地(一七八五~一七九七)。
哈德遜河道為美國開拓初期由東部海岸平原穿越阿帕拉契山脈的主要天然孔道。
尤其是一八二五年伊利運河開通後,五大湖沿岸中西部貨物可由紐約轉口,紐約逐漸成為美國對外貿易主要門戶。
一八九○年,曼哈頓與附近的布魯克林(Brooklyn)、皇后(Queens)、布朗克斯(Bronx)、斯達登島(StatenIsland,又稱李蒙Richmand)合成為大紐約(GreaterNewYork),即在的紐約市。
紐約市的人口組合常有變動,荷蘭人、英國人、愛爾蘭人、義大利人、猶太人(多來自歐洲)都曾先後成為本市的首要成員。
依一九七○年代資料所示,目前居民以黑人最多(約一百七十萬,占百分之二十一),多由南部各州及西印度群島移入;
黑人大都居住在較差的黑人社區,稱Ghetto,不過也有許多人成為中產階級。
猶太人(百分之二十)居第二位,再次為義大利人(百分之十五)、波多黎各人(百分之十一,一九五○年代起才大量移入)、愛爾蘭人(百分之十)。
此外,還有少數的中國人、古巴人、德國人、波蘭人等。
英裔白人約有二十萬,多屬富有階層,在財政金融方面甚具影響力。
由於移民日增,紐約自一九四○年代起,即有了失業、房荒、教育及醫療缺乏、交通擁擠、環境污染等問題。
近年來更有種族衝突、街頭犯罪、吸毒、罷工等事件發生。
許多中產階級白人紛紛遷離市區(一九六○年代約有一百萬白人遷出),許多工廠、商店、事務所也跟進,南區漸為較貧窮的黑人和波多黎各人所迭替,結果使得財政更加困難。
不過就經濟活動而言,紐約仍然是美國第二大工業城(次於芝加哥),約有二萬六千多家工廠設在此地。
其中以出版(占全國百分之七十五)、印刷(占全國百分之二十),及成衣等工業最為重要。
此外,如化學產品、製藥、食品、化粧品、油漆、造紙、樂器、紡織、家具、建材、機械、煉油、造船等工業也很發達。
紐約是世界最大貿易中心,約有二萬多家銀行、保險證券交易、房地產、經紀行等公司業務機構在此。
華爾街(WallStreet)一帶的紐約證券交易行(NewYorkStockExchange)等交易行為的動靜影響全球。
許多著名大百貨公司、專門店的貨品,更風靡了全世界。
就交通運輸方面而言,紐約是美國最大貿易港,貿易額占全美百分之十一,並有定期航線與世界各主要港口連絡。
紐約的交通體系很完備,各島間有橋梁及河底隧道相連,許多地下鐵路、郊區鐵路、公共汽車二十四小時營業。
主要機場有二:甘迺迪(J.F.Kennedy)國際及國內機場及拉瓜地亞(LaGuadia)國內機場。
此外,紐澤西州的紐瓦克(Newark)機場也可利用。
紐約及紐澤西港務管理局不只經營紐約港,而且也兼營紐約近郊鐵路、橋梁、河底隧道、公共汽車,近年更建立世界貿易中心大樓(WorldTradingCenter,雙棟,高一百一十層,為紐約最高,世界第二高建築物),對紐約地區的繁榮與進步貢獻良多。
紐約是美國文化的代表。
每天有二十多種語言的報紙出版,紐約時報(NewYorkTimes)的報導頗其權威性。
紐約有五十多家廣播電視臺(包括國家廣播公司﹝NBC﹞、美國廣播公司﹝A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等廣播電視網)及許多劇院、音樂廳、藝廊、圖書館、體育場、公園、廣場等設施,有助於文化活動及水準的提高。
紐約大約有九百多所學校,學生人數超過一百萬,其中百分之四十為大學生。
紐約有許多著名大學,如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市立大學、紐約大學、福特翰大學、聖約翰大學、洛克菲勒大學等。
此外,還有許多專門學校,以茱麗亞(Julliad)音樂院最有名。
紐約同時也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是世界主要政治表演的舞臺之一。
曼哈頓區是紐約的最早開發及精華地帶,全區面積五七.九平方公里,人口約一百五十萬。
最南端的砲臺公園有早期荷人殖民的舊跡,由此可眺望紐約港中象徵美國自由的自由女神神像,並有渡船往返。
公園附近有許多輪船公司及海關、世界貿易中心等大廈。
其北即著名的財政金融中心區(FinancialDistrict)華爾街。
再北則為市政府、法院、唐人街(Chinatown)、義大利人街及格林威治村(以標新立異、放浪風雅的文人、藝術家聚集地有名)。
由此往北街道較為規則,名稱也改用數字編排,東西橫向稱街(Street),南北縱向稱路(Avenue),唯一不規則的道路是東北西南蛇行貫穿全區的百老匯(Broadway)。
在希拉德廣場(HeraldSquare)與格莉蕾廣場(GreeleySquare)間(即美國路,舊稱第六路及百老匯交角一帶),有許多著名百貨公司(如梅希百貨公司﹝R.H.Macy's﹞、專門店。
而帝國大廈(一百零二層,曾長期為世界最高建築物)、紐約郵政總局、賓西法尼亞火車站均在此附近。
而戲院區(TheatreDistric)則在從第四十二街到四十七街間,第七路與百老匯交角的時代廣場(TimesSquare)周圍,為世界聞名娛樂中心,有許多著名劇場、戲院、舞廳、夜總會、餐飲店、玩具店、紀念品店及旅館;
紐約公共圖書館也在附近。
時代廣場西南邊有聞名的服飾區(GarmentDistrict),廣場東邊則有中央火車站(在地下),克萊斯勒大廈(七十七層),再東的東河旁則為聯合國大廈(三十九層)。
時代廣場以北則為洛克菲勒中心,其中以無線電城音樂廳(世界最大室內戲院)及RCA大廈(高七十層)之NBC廣播電視臺最著。
再往北則為紐約中央公園,園內有動物園、運動場、遊樂場等。
周圍有許多博物館,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及海登天文臺、近代美術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市政博物館、猶太博物館等。
公園西邊隔街則為林肯藝術及表演中心,有菜麗亞音樂院、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藝術表演圖書館及博物館,也是紐約芭蕾舞團、愛樂交響樂團的大本營。
中央公園以北有哥倫比亞大學,及較落後的黑人哈林區(Harlem),再北還有美國印地安人博物館、美國地理協會、大都會博物館克羅斯特分館等。
當然曼哈頓區在高樓大廈、繁華富庶的背面也有許多黑暗的貧民窟。
布魯克林區面積有二○九.七平方公里,人口二百六十萬居各區之冠,主要為港口、工業區及住宅區。
區內有紐約最大黑人社區布雷福斯帝維桑(BredfordStuyvesant),及紐約最落後布朗斯維(Brownsville)貧民區。
南端的康尼(Coney)島為避暑勝地。
皇后區面積為三○七.三平方公里,居於五區之首,人口約二百萬。
本區為工業及住宅區,多屬中產階級。
紐約兩個主要機場及希亞(Shea)體育館均在本區。
布朗克斯區面積有一○七.三平方公里,人口約一百五十萬,為住宅區,有許多貧民窟。
區內有布朗克斯公園(內有全美最大動物園及有名的紐約植物園),及揚基(Yankee)體育館等。
斯達登島面積一百五十平方公里,人口三十多萬,是紐約鄉下。
與曼哈頓區間有渡輪聯絡,近年由於興建鐵橋與布魯克林區聯絡,交通較前便捷,人口增加頗快。
紐約尚有許多有關名稱,茲分述於後:一、紐約標準大都會統計區(NewYorkStandardMetropolitanStatisticalArea):指紐約市區加上紐約州約五個郡,面積五千五百三十二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二百萬。
二、紐約及東北紐澤西標準聯合區(NewYorkNortheasternNewJerseyStandardConsolidatedArea):前項紐約標準大都會統計區(SMSA),再加上紐澤西州四個SMSA及二郡,即一般人所指紐約大都市圈,面積一萬零一百七十三平方公里,人口一千六百萬。
三、紐約大都會區域(NewYorkMetropolitanRegion):由區域計畫協會畫出地域,以紐約為中心,包括附近紐約州、紐澤西州、康涅約克洲的三十一郡,面積三萬三千零十六平方公里,人口約二千萬。
(蔡文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8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