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3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政治●國際銀行團】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4 06:42: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政治●國際銀行團

 

國際銀行團,又稱國際借款團,英文為Consortium,專指清末民初英、美、法、德、俄、日六個強國(通稱列強)想藉控制中國的借款來源以控制中國之財政經濟,並對整個中國的內政加以干涉,企圖達成「善意的強迫中國改造」,而組成的國際團體。

 

此團體組成的因素有二:一、中國自甲午戰後,國庫空虛,戰爭賠款及一切建設皆仰賴外債;

 

二、是時英、法、美、德四國之資本主義已臻成熟,過剩的資金暨產品需謀海外市場,並鑒中國之弱,欲藉借款,獲得權利,由於中國採取以夷制夷政策,使列強發生借款競爭,列強乃改採聯合陣線,於清末湖廣鐵路與幣制改革,暨東北實業發展借款的交涉中,組成英、美、法、德四國銀行團,並於西元一九一一年五月的借款合同上,列入「嗣後借款優先應募權」及「監察借款用途暨擔保品」之規定,是為此後十數年間,列強對華交涉借款的主題。

 

此種性質的借款,申國人稱為善後大借款,西人稱為改造借款(ReorganizationLoan),其交涉在民初有兩次:第一次借款於民國成立時即開始交涉,並於次年四月簽訂借款合同,此即一般人所知的五國銀行團二千五百萬英鎊大借款;

 

第二次借款則始議於民國六年,至民國九年十月成立美、英、法、日四國銀行團(通稱新國際借款團,以別前者),雖未成立借款合同,但此組織與中國交涉範圍之廣大,遠超財務上借貸雙方之事,存在時間亦有二十年之久,整個國際銀行團之活動經緯,詳見中國歷史學會集刊第十二期之「國際銀行團組織之來源」、思與言第十六卷二期之「列強銀行團與民國二年善後大借款」,史學彙刊九期之「新國際銀行團與第二次善後大借款交涉始末」、歷史學會集刊十三期之「列強對兩次善後大借款的控制政策」。

 

一、第一次善後大借款交涉民國元年二月,南北和議達成,國庫空虛,袁世凱乃向四國銀行團提出借款要求,四國即提出優先應募,外人出任監督中國收支、代理整頓鹽稅、監視中國裁軍諸條件。

 

中國於決心杯葛此一策畫之餘,首先向尚未加入國際銀行團的俄國求援,其乃授意比利時一財團與華簽訂借約。

 

四國於消弭此一借款競爭之餘,邀請俄日兩國加入國際銀行團,並勉強接受此兩國所提之「大借款不得用諸滿蒙地區(之建設)及兩國債票可在他國市場發行」各項條件。

 

但中國又於同年七月自英國獨立財團克利士公司(BirchCrisp&Co﹒)簽訂借約,引起爭議。

 

及該公司被迫放棄該項借約之後,列國政府忽因洋員僱用問題發生爭執,借款交涉為之滯延。

 

次年三月,正當列強對此問題達成中國所不贊成的協議之際,美國新上任的總統威爾遜以道德主義的立場退出國際銀行團。

 

三月六日,宋教仁被刺案發生,袁世凱以二次革命爆發在即,急欲得款,乃承認列強之壟斷控制條件;

 

而列強則以歐洲政局之衝突逐日尖銳,且面臨美國獨立借款之威脅,遂亦降低利率,雙方乃於該年四月二十六日驟訂借約。

 

二、兩次善後借款之間首次善後大借款簽訂後,由於借款用途的限定,中國政府可用之資金既少,「改造」中國的計畫等於落空,鹽政改革在短期內並未如預期中之增進,而防止革命黨再度起事之軍費浩繁。

 

中國政府既入不敷出,飲鴆止渴之事再度發生,五國銀行團以外的小國財團遂乘機活躍其間,五國乃有「中國企業投資,聽諸自由競爭」的決議。

 

不意此項決定,在歐戰期間,列強無力東顧之際,適為日本提供段祺瑞政權「西原借款」鋪下法律根據。

 

由於日本在華勢力的過度膨脹,英、法兩國既不願坐視中國財經旁落日人之手,乃美國出面組織新國際銀行團,以制衡日本。

 

三、第二次善後大借款交涉始末民國六年四月,美國對德國宣戰後,極力慫?

 

中國參戰,並以「鉅額貸款助華財政重建」為餌。

 

十月,威爾遜總統號召美國民間財團組織美國銀行團,與英法日合作,新組國際銀行團對華投資。

 

次年七月,美國銀行團組成,國務院照會英法日三國,新國際銀行團將壟斷所有中國的行政及實業借款,並希望各國將「現有的借款承擔權拋棄,交予新國際銀行團,其中有違中國主權部分,亦請取消…」。

 

但三國不肯將彼等之特殊利權放棄,交涉文件往還中,歐戰已經結束。

 

巴黎和會結束前後,美英法均欲彌補對遠東不當的決定,日本亦以戰後經濟蕭條,停止對華單獨投資。

 

五月,四國在巴黎達成多項協議之後,日本忽又提出「大借款不得用諸滿蒙地區」之要求,交涉陷於停頓。

 

斯時英國提議要求中國裁軍以化兵為工,並以(中國)南北和談之成功為墊款之先決條件。

 

至中國陰曆新年前夕,北洋政府正「走投無路」之際,日本忽以九百萬日圓貸之,化解中國面臨國際網羅之「危機」。

 

歐戰已結束多日,中國財政尚未「改造」,美國急於將此問題解決至一段落。

 

民國九年二月下旬,美國財團代表前往東京談判,英法兩國亦全力施為,壓迫日本縮小「滿蒙保留」之範圍。

 

十月十五日,新國際銀行團正式成立,準備接受「統一的中國政府」借款之請求,未獲中國作答。

 

四國除重啟「保留借款承擔權」之爭外,對於幣制改革顧問之聘請、煙酒公賣與田租列為抵押、南北統一問題、裁軍、立憲、釐金裁廢、鐵路標準化諸問題,往還辯論,直至民國十三年未獲結論。

 

其間,國際銀行團多次否決中國數項大宗借款,但各國若干獨立小財團,卻依據「五百萬元以外可自由投資」之規定,競相貸款予北洋政府。

 

北伐成功後,國民政府未曾同意接受監督壟斷條例,而此一以改造中國為目的之國際組織,僅賴美國若干財團之捐獻,維持其辦公費用,直至民國二十八年始告撤離。

 

(王綱領)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52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21:1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