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大學●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成立於民國八年。
校址在天津市郊西南隅。
創辦人嚴修,校長張伯苓。
主要教授皆聘自美國著名大學研究所。
教務長凌冰;
文科教授徐謨、蔣廷黻、湯用彤、李濟、陳定謨;
理科教授邱宗岳、饒毓泰、姜立夫;
商科教授何廉、方顯廷、李道南、周賢頌,皆學有特長,蜚聲士林。
嚴修,字範孫,係清名翰林;
為人持己清廉,守正不阿。
鑒於清代政治腐敗,軍事頹劣,故主張廢除科舉,變法維新;
從創辦新教育著手,造就新人才以為國家效力。
其時北洋水師學堂畢業生張伯苓亦感於國事危急,決志以終身奉獻教育為救國之意願,遂即應嚴氏之聘擔任其家墊之教師,講授新學(數學、物理、化學、英文)。
光緒三十年,(西元一九○四),創立新式現代中學,即後之南開中學。
其教育目的在痛矯時弊,育才救國。
張伯苓認為中國之缺點有五:「愚、弱、貧、散、私」,針對此缺點必循教育途徑方可予以匡正。
一、養成健全體魄,增進人民健康。
二、灌輸青年科學知識及方法。
三、鼓勵學生參加團體活動,發揚合作精神。
四、給予學生德育訓練。
五、導引學生允公允能,為國服務。
南開大學在國內最早成立經濟研究所,聘何廉、方顯廷等學者領導,從事編纂物價指數,研究工廠實況;
並調查對外貿易統計數字。
於是,該研究所逐漸被公認為中國經濟之權威機構,而其出版物亦被認為最有價值之經濟資料。
該校於民國十九年增設礦科,聘薛桂輪主持其事,經費則大部分由實業巨擘李組紳負擔,造就工礦幹才甚多。
日本人窺視我國東北,屢思有所染指。
張氏迭派師生訪問東北,詳細調查。
歸後組織東北研究會,將研究所得編寫成文,廣為傳布。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發生。
不久,北平、天津相繼淪為戰場。
七月二十九日、三十日南開大學之校舍被敵機輪番炸焚,摧毀最慘。
張氏因公在京,蔣委員長慰之曰:「南開為中國而犧牲,有中國即有南開。」
同月,南開大學奉教育部令遷往湖南長沙。
十一月,又奉令與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合併遷往雲南昆明,定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張伯苓校長與蔣夢麟、梅貽琦兩校長三位同任常務委員,黃子堅等任教務長,查良釗任訓導長。
三校和衷共濟,精誠團結,刻苦努力,成績斐然。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南開大學經行政院會議通過改為國立,張伯苓奉派為南大校長,旋出長考試院。
何廉繼任校長,直至大陸淪陷。
(查良鑑)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4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