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教育●科學教育】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4 06:33: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教育●科學教育

 

科學教育(ScientificEducation),是科學與教育的結合。

 

科學教育有兩個意義,一個是關於科學的教育,特別是自然科學的教育,這屬於科學的領域;

 

一個是依科學方法而設施的教育,例如依照生理學的研究、生物學的觀察,及理化的實驗等方法,以決定如何教學這些科學,這屬於教育的範圍。

 

於此所謂科學,是以有系統的方法所獲得的有條理的知識。

 

科學方法,一般地說,所有假設、證驗、歸納、分析、演繹、比較、反覆實驗、重複觀察,都有嚴格的程序,都要合於邏輯的規律,而不是憑空的幻想,故而科學方法是有系統的,不是雜亂無章的。

 

特殊地說,每一門科學都有它特別注重的研究方法,例如生物學注重觀察,理化注重實驗等。

 

所謂有條理的知識,就是有一貫性和層次分明。

 

例如在分類的科學上,所分之類不能相互重出,必須相互排斥,還要窮盡其種類;

 

又如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兩界,而植物界按其層次由高而低是門、綱、目、科、屬、種。

 

有條理的知識才是科學知識。

 

科學和教育在西方,各有其發生、演進、發展的歷史,二者本來沒有關聯,而且在十七世紀,大學和教會都排斥科學,義大利的科學家布魯諾(GiordanoBruno,西元一五四八~一六○○年)和蓋利略(Galileo,一五六四~一六四二),都吃盡了苦頭,受盡了迫害。

 

十七世紀以後,教會威權漸漸式微了,大學研究、講學的自由空氣漸漸濃厚了,科學也跟著蓬勃地發達起來了。

 

科學導致了世界形勢的變化和人類生活的改觀,教育家便因利乘便,一方面力求教育的普及和教學方法的改進;

 

一方面促使?

 

育內容的充實,以適應生活的需要。

 

於是科學便在學校課程中占了重要的地位,而科學教育這個觀念和名詞便產生了。

 

十八世紀是科學教育興起的時期。

 

法國的盧梭(Rousseau,一七一二~一七七八)寫了一本書「愛彌兒」(Emile),主張教育回到自然。

 

瑞士教育家裴斯太洛齊(J.H.Pestalozzi,一七四六~一八二七)主張實物教學(ObjectTeaching)和感官印象(Sense-Impression),為教育的金科玉律;

 

認為教育的程序應由具體到抽象,而實物的觀察先於語言的記憶。

 

實物教學演變為近世初等教育的自然研究(NatureStudy)。

 

中學的科學教育,十七、十八世紀時日耳曼人佛蘭克(Franke)曾經創設一個學院(Institution),特別注重科學的教學。

 

隨著日耳曼諸邦產生了不少科學學校(RealSchool)。

 

法國在大革命以後,重視科學。

 

一八五九年,普法兩國正式承認中學的科學課程。

 

英國則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後才重視中學科學教學。

 

美國於一七五○年開始,創正了一批公立書院(Academics),為科學教育之始。

 

富蘭克林(BenjaminFranklin,一七○六~一七九○)於一七五一年在費城創立一所書院,以實用教育為其目標。

 

其中有一課程為自然哲學(NaturalPhilosophy),自然哲學中的一部分演變為現在的物理,另一部分含有地球科學(EarthScience)的內容。

 

後來中學取代了書院而以科學為課程的一部分;

 

逐漸地,中學科學課程成了大學入學必試的科目。

 

我國古來沒有科學教育。

 

到了清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開辦學校,奏定的章程中,於中小學設理科和格致科,這是我國科學教育之始。

 

廣義的科學教育,包括大學的科學研究,中小學的自然課程,和職業學校的大部分課程;

 

狹義的,也就是普通意義的科學教育,則專指中小學的科學課程及教學。

 

而所謂科學,則偏重甚至專指自然科學。

 

科學是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環,它是「工業的指導者,疾病的征服者,收獲物的增加者,宇宙奧祕的探索者,自然定律的啟示者,和永遠企求真理的引導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銘言)。

 

因此,教育應讓中小學生了解科學,運用科學。

 

小學生富於可塑性,好奇心強,但長於對具體事物的認識,短於對抽象理論的了解。

 

應該把活的動物和植物帶到教室裏,讓他們接近觀察,而且帶他們到校外去觀察自然,到博物館去看標本模型,以印證他們在自然課本中所學到的東西,這樣便會產生鮮活印象和深刻的了解,並發生濃郁的興趣。

 

我國小學的自然科,其目的在灌輸、啟發小學生關於自然現象的基本知識,使他們能夠了解、欣賞、探索及利用自然,並獲得生活適應的普通知能。

 

其教學,則記憶重於理解,觀察重於實驗,具體重於抽象。

 

中學科學課程已經分化為專門科目了,每一課程有獨特的目標。

 

以我國情形來說,國中的自然科學有生物、物理和化學。

 

依照部定課程標準,生物部分,目標有四:一、培養學生接觸自然、觀察、採集、研究之興趣,並培養愛護自然之情操。

 

二、使學生認識人類日常接觸之生物環境。

 

三、使學生了解生物與人生之關係。

 

四、使學生明瞭動植物之主要形態與生活現象之大概。

 

高中生物課程的目標更多樣化了:一、啟發學生了解生物上科學方法的運用。

 

二、了解生物基本性質的一致性與類型的分歧性。

 

三、了解生物的構造與機能間的密切關係。

 

四、了解生物個體的發生過程。

 

五、了解生物的遺傳與演化。

 

六、了解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

 

七、認識生物學上以往的重要成就。

 

國中物理的目標有三:一、輔導學生了解科學方法,培養研習物理之技能與興趣。

 

二、奠定物理學之自學基礎,針對學生性向,因材施教,以發揮其潛能。

 

三、培養科學之態度,及活用物理知識、科學方法之習慣,以應用於學生日常生活及事務之處理。

 

高中物理則分自然學科組及社會學科組,而深淺不同。

 

以自然學科組言,其目標為:一、培養學生嚴慎的科學態度及熟練的科學方法,奠定其從事進一步研究科學的基礎,和處理問題之能力。

 

二、啟發學生從觀察、實驗、操作等各種活動中,培養其鑑賞力、創造力與研究與趣。

 

三、使學生了解科學發展之過程與趨勢,並和其他科學之關係。

 

國中化學和高中自然學科組的化學,目標略有出入,前者的目標有四:一、指導學生用觀察及實驗方法,獲得化學基本知識,進而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使其隨時隨地發生自動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掘與化學有關的問題,並運用科學方法謀求解決,以培養其思考能力及科學態度。

 

三、輔導學生設計簡易化學實驗,並製作所需簡單器材,以培養其製作技能,發揮其創造潛力。

 

四、介紹與日常生活有關的人造化學物品,以引起學生改善環境,征服自然的願望。

 

高中自然學科組化學的目標是:一、從實驗活動了解化學重要理論及系統知識,以為進一步研習之基礎。

 

二、從化學理論之建立過程,使學生了解科學方法之應用。

 

三、培養學生獲得處理化學問題之能力,以適應現代生活之需要。

 

高中尚有地球科學課程,其目標在認識地球在宇宙中的環境,及其物質構造、營力和歷史,以培養科學的精神,增進創造的能力;

 

了解人類生活和地球科學之間的密切關係,以啟發從事地球科學研究及工作的興趣。

 

科學教育必須使用科學方法去研習自然科學的課目,以取得科學的知識,培養科學的精神、態度、能力與興趣,促進科學與生活的結合。

 

(馬起華)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467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4:27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