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體育●按摩術】 按摩術,乃常用的一種物理治療術,今日已應用於醫院、健身中心、澡堂、跌打損傷科中。
主要使血液循環通暢,鬆弛緊張肌肉,有時用來治療一些藥物所不能治癒的病痛。
其定義是:借手(有時用腳)或特殊器具,利用一定的手技和方法,在患者皮膚上摩擦、壓迫、揉捏等,以圖治療疾患和消除疲勞的一種技術。
操作時要注意運行的方向、力量、速率和節奏、潤滑劑、病人和治療師的位置、治療時間長短與次數等要素。
適用於劇烈運動後、外傷後遺症、關節痛、纖維質炎、瘢痕和黏連、水腫,而對傳染病、化膿性疾病、急性關節炎、風濕症、心臟病、易出血疾病、發高燒時、梅毒等禁止使用。
由於年代和畛域的不同,門類很多。
以目的來分,可分五類:醫療按摩,以療病和復健為目的;
保健按摩,以增進健康為目的;
運動按摩,以提高競賽成績和預防運動傷害為目的;
勞動按摩,以提高工作效率為目的;
美容按摩,以美顏、美容為目的。
若以地域來分,又可分為西洋式按摩、中國式按摩、指壓法。
西洋式按摩名為Massage,是法文,係由阿拉伯文「Mass」(壓)和希臘文的「Sso」(捏)兩字源組成,其所包含的手技有輕擦法、揉捏法、重擦法、敲叩法、震顫法、壓迫法等。
手技的特色。
是直接放手於被治療者的皮膚上,從身體的末梢部朝向心臟。
逐步施術,用以促進皮下靜脈血液和淋巴的流動,故稱向心性按摩。
中國式按摩,俗稱推拿,自古受人重視,隋代太醫院設有按摩專科,並有按摩博士二人;
唐代太醫署分四門,內設有按摩學,置博士一人、按摩師四人、按摩士十五人;
明代將按摩視為專科,列為十三科之一,清代更向兒科發展。
考其起源,來自黃帝岐伯之按摩十卷(見漢書藝文志),岐伯曰:「按摩勿釋。」
王太僕註:「按摩者,開通閉塞,導引陰陽,岐黃療病之法。」
其手法以按法和摩法為主,後由按摩二法變為捏法、揉法、推法、運法、搓法、搖法,合稱按摩八法。
手技特色,並未直接接觸皮膚,係透過衣服實施,由身體的中樞部向末梢部逐步施術,將肌肉和其他軟組織上停滯不用的物質壓出,以及促進神經系的機能,又稱離心按摩。
還有一種經穴按摩,係根據經脈學理,循經脈路線,選擇適當穴位,配合按摩八法,進行療病,以手指替代針灸。
指壓法為日本大正時代發展而成的一種按摩手技,用手指的垂直壓力,按壓身體某部位,靠其刺激使身體恢復正常。
此種壓迫有矯正和反射二種目的。
矯正是使身體恢復常態;
反射是靠壓迫的刺激來調整身體的機能。
這種技術的發展,是根據中國醫學中的按摩、柔道的整復原理,揉合美國整骨療法和整脊療法的技術發展、改進而成。
(蘇雄飛)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2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