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戲劇●柳子戲】 柳子戲,俗稱為軸勾,係舊有國劇中,北弋、南崑、東柳、西梆及皮簧五大古老劇種之一的東柳,屬於元明以來的弦索調系統。
原盛行於魯東,現行於魯西南為主,東至曲阜、泗水、臨沂,以及蘇北、豫東一帶。
柳子稱謂,係由北方江湖術語以唱為柳而來(柳讀如溜)。
如唱大鼓為柳海轟,即以柳為唱,海為大,轟為鼓,柳子又可解釋為嗓音,江湖稱龍為柳子,因而轉借稱為喉嚨─噪音,南方稱曲子為調子,亦稱小曲為小調。
其稱唱戲之嗓音為喉嚨,唱小調之嗓首,則稱為柳子。
故柳子腔應係山歌小曲的唱腔之意。
其曲調係由流行中原民間的俗曲小令演變而成,其中牌調多係明末清初南北流行的小曲,後來民間通俗的七字句唱調,也被容納在內,命名為柳子戲。
據齊如山氏多年研究,凡一個完整的柳子戲班,必須包括鼓、柳、彩三種:鼓係大鼓書,包括一切小唱在內;
彩即戲法,包括花、花磚等在內;
柳為柳子腔。
因此柳子戲可視為一種大鼓書、雜耍,再加上當地小曲、民謠、山歌等為基礎而形成的地方劇種。
柳子戲班稱籠子(籠讀隴,班之義,但絕對不許說班)。
關於柳子戲的特性,可歸納如下:一、所演之戲,與崑腔、梆子及皮簧,都不大相同,且多半是整本戲。
最常演者,有大香山、西廂、蝴蝶夢、陰功報等劇目。
如蝴蝶夢與莊周的蝴蝶夢不同,係一公主夢遇一書生,極為恩愛故事。
陰功報也與皮簧中的御碑亭也有出入,且較長。
全劇共由七十二支曲組成,所有詞句都為長短句,在我國戲劇中,只有南北曲是如此。
自柳子皮簧盛行後,始都變成七字十字句,而柳子腔獨能保留長短句。
二、所用曲牌與崑曲無異,常用者不過一江風、耍孩兒、駐雲飛,駐馬聽、山坡羊、鎖南技、梅山序等二、三十種而已。
三、所用腔調有越調、平調、老調等。
越調、平調為小生旦腳所用;
老調則為老生淨腳所用,且唱時多加鑼鼓,亦很雄壯動聽。
四、樂器:笛(主器)、笙、琵琶、月琴、單皮鼓、堂鼓、板、大鑼、小鑼、大及小。
五、腳色:分生、旦、淨、丑。
但以小生閨門旦為主腳,老生也很重要。
但武戲很少,且不重要。
柳子腔中兼有高腔、青陽、亂彈、囉囉、娃娃及皮簧等劇目和唱法。
明代南戲五大腔調中,屬於餘姚腔的青陽腔,並未死亡。
因為柳子戲中還保存青陽腔的成分。
保留十一個單獨唱青陽腔的劇目,及一些高腔與青陽混合的劇目。
(王士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