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12 15:29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文學●聊齋志異】
聊齋誌異,書名,四百三十一篇。
清初淄川蒲松齡(西元一六四○~一七一五年),以其孤憤之情(科場屢試不利)及其才子之筆,積二十年的歲月撰就。
聊齋志異在撰作期間,王漁洋嘗「按篇索閱,每閱一篇寄還,按名再索。亦點正一二字,頓覺改觀。…漁洋有頂批、眉批、總批」。
蒲松齡年四十(十六七九)。
志異初稿完成,並已作序。
其知友如王漁洋、高念東、唐豹喦、張歷友等人,亦分別題詩或作序。
漁洋以「姑妄言之妄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署題,可謂頗得作意之神韻。
其後又陸續補充,以故事中最為晚出的夏雪一篇因記清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的事,是該書至蒲氏六十八歲之年,始全部殺青。
蒲氏歿後五十年,亦即於清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始由萊陽趙荷村(起杲)與天都鮑以文(廷博)等人,刊刻行世,世稱趙荷村刊本,亦稱青柯亭本,簡稱青本,為志異最早刊本。
今坊間志異普及本及外文諸傳譯本,要以青本為宗。
志異在初稿成編以前,民間已競相傳鈔,及刊本(青本)問世,其他版本亦紛紛梓行,迄今志異版本已達十餘種之多。
在外文譯述方面,除最早的清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有滿洲人札克丹所譯的滿洲文外,自一八八○年以迄一九五五年的七十餘年閒,先後有英、日、德、法、俄等五種譯本行世,已流布世界三大洲。
其書為目繁多,內容各自獨立,而鬼狐仙怪、花鳥蟲魚等異類,又紛然處。
以內容分之,大致可歸為以下四類:一、描寫青年男女愛情;
二、揭發並嘲諷統治者的殘酷剝削與血腥迫害;
三、譏刺與抨繫科舉及八股取士制度;
四、隱現民族思想及反清情緒。
此外,亦間反映出當代各地的民情風俗、史書所失載的地方史傳資料,以及若干傅奇性的遊戲筆墨等等。
其素材來源,正如蒲氏自己所說:「聞者命筆,遂以成編,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積益夥」(聊務志異自序)。
部分則取意於前人作品,如晉人志怪及唐人傳奇。
而莊、列、史、漢、春秋、尚書、周禮、禮記、左傳、國語、國策等古籍,更提供了其詞藻語彙方面的摹仿。
雖然故事申多含佛家因果輪迴之意,其本體則在推動中國傳統的仁道思想。
(羅敬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