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文學●詩鐘】 詩鐘,為文人之一種文字遊戲。
作時燃香限時,以一線繫錢於刻限之處,迨線燒斷而錢落,墜入銅盤,鏗然發聲,如撞鐘示警,即須交卷,故曰詩鐘。
又曰折枝,以詩鐘乃律詩中之一聯,如折取花樹之一枝也。
詩鐘之格式,通常有正格、別格兩種。
一、正格:將指定之兩字分嵌在每句之第一字者曰鳳頂格(一名鶴頂,又名虎頭),簡稱一唱。
在第二字者曰燕頷格(一名鳧頸),簡稱二唱。
在第三字者曰鳶肩格,簡稱三唱。
在第四字者曰蜂腰格,簡稱四唱。
在第五字者曰鶴膝格,簡稱五唱。
在第六字者曰鳧脛格,簡稱六唱。
在第七字者曰雁足格,簡稱七唱,除雁足格外,所嵌兩字,可在上句下句更動位置。
二、別格:(一)魁斗格,一字嵌在上句之首,一字嵌在下句之末。
(二)蟬聯格,一字嵌在上句之末,一字嵌在下句之首。
(三)鼎峙格,三字嵌在兩句之中,不可相連或並列。
(四)鴻爪格,三字一嵌於上句第四字,其餘二字分嵌在下句首尾。
(五)雙格,四字分嵌兩句首尾。
(六)雜俎格,五字分嵌在兩句之中。
(七)四五捲簾格,一字嵌在上句第五字,一字嵌在下句第四字。
(八)轆轤格,一字嵌在上句第三字,一字嵌在下句第四字。
(九)碎錦格(一名碎流),四字以上,分嵌在兩句之中。
(十)分詠格,將兩個不同之人或事物,分兩句吟詠。
上述正格、別格之外,尚有四種:一、拗體格:即律詩中之拗對。
係將上下兩句之第五字對拗。
上句末三字本應為平平仄,而故意做仄平仄;
下句末三字本應為仄仄平,而故意作平仄平。
如杜甫蜀相詩:「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是也。
二、流水格:即律詩中所謂流水對,上下兩句詞性相對,而語意連貫直下。
如「長薄」五唱云:「乞多天上長生藥,醫盡人間薄命花。」
三、集句格:如「女花」二唱云:「神女生涯原是夢,落花時節又逢君。」
上句為李商隱無題詩句,下句為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句。
四、太極格:如「續橫」二唱云:「斷續鐘聲山半雨,縱橫帆影月中湖。」
此格著重在兩句之下三字山半雨、月中湖處,蓋山與湖同為地理名詞,月與雨同為天文名詞,以之相對,方見工整。
茲故意以山對月,以雨對湖,山半雨乃順敘,月中湖為倒裝(即謂湖中月),如太極圖之分為陰陽兩半,而倒順不同,故名。
作詩鐘應力求對仗工整,平仄調和,詞性之虛實動靜,務須相稱。
總稱別稱,不可淆混。
通用專用,應有區分。
此類專著有陳海瀛希微室折枝詩話,參考書有清人徐珂清稗類鈔。
(楊向時)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