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中正紀念堂】 先總統蔣公,一生為國,領導革命,功業彪炳,舉世同欽。
不幸於民國六十四年四月五日崩逝,中外人士同深震悼;
我海內外同胞哀痛之餘,為感恩懷德而獻建此一具有歷史性之文化聖地-中正紀念堂,以供萬世瞻仰。
中正紀念堂位於臺北市中山南路、信義路、杭州南路、愛國東路之間,坐東向西,遙望大陸,佔地二十五萬平方公尺,由楊卓成建築師設計,榮工處承建,於六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蔣公九秩誕辰紀念日隆重破土。
工程分兩期進行。
除國家劇院、音樂廳,及地下停車場列入第二期興建外,第一期之中正紀念堂、公園、牌樓、迴廊、瞻仰大道等,於六十六年十二月一日開工,六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月完成,四月四日落成典禮,四月五日正式開放。
紀念堂全高七十公尺,採中華文化風格,外表藍白二色,象徵自由、平等之青天白日。
平面方形,以寓「中正」之意。
堂頂八角,聚成多「人」字形,上與天接,以寓「天人合一」之中國固有思想。
屋頂用寶藍與金黃色琉璃瓦,莊嚴尊貴,顯示昇華光耀。
正堂電動巨門,十六公尺高,七十五噸重,威嚴壯觀,萬方讚頌。
紀念堂內部,分上下兩層,上層恭奉陳一帆恭塑之蔣公座姿銅像,慈祥微笑,栩栩如生。
壁上蔣公遺墨「倫理」、「民主」「科學」,及其親書詮釋與蔣公遺囑,諄諄勗勉,足資惕勵。
下層分設文物展視室與電影室,蔣公一生孝行德業,歷歷展現,益增觸景生情,崇敬追思。
正門牌樓,高三十公尺,寬七十一公尺,上題「大中至正」四字,每字一點八公尺見方,重二百至二百五十公斤,係集唐大書家歐陽詢之字,涵蓋蔣公名諱,氣勢雄偉,象徵蔣公生平志節與精神。
兩側牌樓,北名「大忠門」,南名「大孝門」,顯示蔣公盡忠盡孝德行。
中正紀念公園內有迴廊、假山、水池、拱橋、花壇、花架、石椅、健身場等,遍植花木五十餘萬株,極具林園之勝。
國家劇院廡殿頂,音樂廳歇山頂,與紀念堂八角頂,構成三山並立,意義深遠。
中正紀念堂,莊嚴肅穆。
儼然自由燈塔與精神堡壘,將伴隨蔣公萬古常新精神與國人永恆懷念而永垂不朽。
(駱鵬)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