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倫敦蒙難】 西元一八九六年十月一日,中山先生自舊金山抵倫敦。
為保行蹤祕密,避人耳目,易名陳文,字載之。
旋訪業師康德黎(JamesCantlie)夫婦,相晤甚歡。
康夫人以中國使館即在附近,勸其慎勿行近,致墮陷阱!
先生獨居旅館,為排寂寥,時至倫敦大英博物館遊覽,或訪各地古蹟。
先是清廷已密電駐美公使楊儒,注意其行蹤,楊遂轉電清駐英使龔照瑗預防,龔即派員,並委密探偵察之。
十月十一日星期日,先生欲邀康德黎至教堂禮拜,龔乃遣人於途,意欲脅誘。
先生忽遇一廣東同鄉,與之搭訕,以粵語相談,且行且語,交談甚洽。
另一華人繼至,二人同他並行,堅邀至其寓所,飲茶進點,略敘鄉誼。
嗣又有一華人至,推挽進門,即被囚於使館中。
先生既遭幽禁,曾以各種方式企圖與外通訊,均無結果,無奈,乃迭央英僕轉信於康德黎,其偽答允,實未照辦。
被使館知悉,偵察益嚴!
其後偶與英僕柯爾(Cole)閒談,反覆陳述土耳其戳殺阿美尼亞基督教徒事,告以已為教徒,為清廷嫉恨而遭誘捕,並將置其於死地,柯爾深受感動,遂允轉函康德黎。
康得信後,即與孟生(Dr.Manson)奔走營救,遍訪官署,並請私家偵探,伺察清使館舉動,以防偷運,復逕赴清使館,告以中山被拘,英國當局已知,使館聞而畏憚,未敢立採行動。
及地球報(TheGlobe)首刊先生被囚消息,朝野大譁,輿論尤不直清使館之所為,以其蔑視當地法律,侵害基本人權。
記者逕往清使館要求會晤孫中山,誘其進入使館館員鄧廷鏗力辯並無此人,記者乃正告曰:「君無庸諱飾,孫某被囚,若不立即釋放,則明晨將見有數千百市民,圍繞使館,義憤所激,誠不知其所極耳。」
廷鏗語塞懾服。
而英外相沙里士堡侯爵接康德黎呈,復迭聞報載民情憤慨,即照會清公使,請速釋放之。
清使迫不得已,始出其於幽室。
時館外市民圍繞,記著叢集,咸欲瞻仰此中國革命領袖之風采。
先生既至警署,歷述事由經過,嗣偕康德黎留宿其寓。
先生脫險後,應記者請,著英文「倫敦被難記」(KidnappedinLondon)一書,由當地書局印行。
出版後,各國人士爭相傳誦,對滿清政府在國外擅捕黨人,蔑視人權之惡劣作風,均表憤慨;
對中國之革命事業,激起普遍之注意與同情,自是「孫中山」英名遠播,幾為舉世公認之中國革命領袖,影響至鉅。
先生嗣應劍橋大學教授翟爾斯(HerbertGiles)之請,撰寫簡短自傳一篇,說明其革命主張及方略。
先生自一八九六年十二月四日起,至次年六月二十四日止,幾乎每天均至大英博物館,潛心研究,涉獵甚廣;
復考查各國政治風俗,結交賢豪,接觸既多,體驗益深,深覺僅政治革命不足解決社會問題,為一勞永逸,乃創三民主義,同時解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問題,此乃先生三民主義之理論與體系,由醞釀趨於形成之階段也。
(莊政)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