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文學●寶卷】 寶卷,是變文的嫡派子孫。
當變文在宋初被禁時,寺廟不能再繼續講唱故事。
但由於民間對於講唱故事的喜愛,於是在瓦子裏便有人模擬和尚們的講唱文學,而有所謂諸宮調、小說、講史的出現。
再過一段時期,和尚們也出現在瓦子的講唱場中,有所謂「說經」的、「說諢經」、「說參請」的,即講唱「變文」的變相。
後來的寶卷,是談經等的別名,也是變文的嫡派子孫。
寶卷的體例,以韻文為主,以散文為補充說明。
一般而言,每本(卷)分為二十四品,其中再畫分為四個部分﹕一、儀式部分﹕演唱之前,先焚香請佛﹔唱畢之後,再恭送神靈菩薩。
此種儀式,通常以「開經偈」、「焚香贊」、「牧經偈」三種歌訣行之。
二、說白部分﹕在每一品使用韻文之前用之。
三、吟誦部分﹕以韻文行之,一般分為七言與十言兩種。
七言的以四句或八句一組,為數不多﹔十言的則以三三四的排法為句型,是寶卷的常體。
四、歌唱部分﹕用詞牌或曲牌譜曲,加插在文中。
寶卷的內容和結構。
酷似變文,主要是採佛經故事的題材,用通俗易曉的語言,配以音樂,加以講唱,以求化俗。
其所講唱的,以因果報應汲佛道故事為主,所謂「宣卷」,即宣講寶卷之謂。
當「宣」卷時,必須焚香請佛,帶著濃厚的宗教色彩,與一般的講唱彈詞不同。
寶卷和變文一樣,在內容上也分為佛教和非佛教的兩大類。
佛教的寶卷又分:一、勸世經文;
二、佛教故事。
非佛教的寶卷則可分為三類:一、神道的故事﹔二、民間的故事;
三、雜卷。
寶卷之出現,相傳最早的是宋普明禪師所作香山寶卷。
但早已失傳。
目前可見者最早的是宋或元人的抄本銷釋真空寶卷,以及元末明初的金碧鈔本目連救母出離地獄升天寶卷。
(沈謙)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