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9 08:15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文學●歌行】
歌行,古典詩歌中的一體。
漢魏以來,樂府詩題名為歌、行,或歌行的很多,其名稱雖不同,但其內容並無顯著的差異,後世遂有歌行體之名。
其實在樂府詩的標題中,不僅止於歌、行,如宋書樂志云:「漢、魏之世,歌詠雜興,而詩之流,乃有八名:曰行、曰引、曰歌、曰謠、曰吟、曰詠、曰怨、曰歎,皆詩人六義之餘也。至其協聲律,播金石,而總謂之曲。」
樂府常用的標題,除上述八種外,尚有弄、操、篇、章、曲、艷、樂等,而歌、行只是樂府詩代表性的題名,故歌行體也成為樂府詩的代稱。
無論是歌是行,或是吟是引,都是指樂曲的意思,可視為合樂的歌詩。
史記司馬相如傳司馬貞索隱云:「樂府長歌行、短歌行,行者曲也。」
宋嚴羽的滄浪詩話,在詩體一篇,也列有歌行體。
歌行體的作法,在音節,格律上,都比一般詩體較為自由,可採用五言、七言,或雜言的古體詩來寫,也有用近體詩的。
漢魏六朝的歌行體,大半是合樂的詩,但唐以後的歌行體,便不一定合樂,只是文人借樂府舊題來好感敘事。
如杜甫的兵車行,李白的廬山謠,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以及明清的孤兒行、檀青引、圓圓曲等,那是即事名篇的新題樂府,更創新題來敘事,仍含有樂府詩自由發揮的特性。
(邱燮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5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