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欽廉之役】 清光緒三十三年(西元一九○七)七月,廣東欽州之那黎、那彭、那思三墟人民,因反對清吏苛征暴斂,糖稅過重,發生風潮,舉劉思裕為首,組萬人會以抗。
廉州復有張得清之起事。
粵督派新軍統領郭人漳、標統、趙聲各領軍三、四千人平亂。
國父以人心可用,乘時而起,命黃興往欽州郭人漳營,胡毅生往廉州趙聲營,說以策應革命起義。
二人謂如有正式革命軍起,必反戈相應。
國父遂派員宣慰欽廉各屬紳士鄉團,約一致行動。
復派萱野長知回日本購械,並在安南,招聘法國退伍軍官多人。
原擬武器運到後,即可裝備軍隊二千餘人,聯合欽州各鄉團勇六、七千人,復約集郭、趙二營六千餘人,可成一聲勢壯盛之革命勁旅。
乃不料東京同盟會部分會員為購械事,忽起風波,以萱野長知所購村田式槍械,為不可用之物,竟以明碼電報致香港中國日報,以致機密洩漏,起義計畫為之破壞。
統領華命軍之王和順,在三那經營數月,無發動機會。
適防城清軍哨官劉輝廷、李耀堂有意反正,可作內應。
遂迫不及待,於七月二十四日率革命軍三百人舉義於欽州之王光山,攻破清軍,乘勝占領防城。
各鄉義勇攜械相從者萬餘人。
因久候武器接濟不至,乃進逼欽州,望郭軍響應,郭見革命軍勢弱,復為他軍牽制,不敢應;
又轉而進圍靈山,希得趙軍接應,亦未能出。
革命軍力薄勢孤,遂於八月十日宣布解散。
和順率精銳數百人,退入十萬大山。
此為國父第五次革命起義。
(黃光學)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