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59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教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7 06:57: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教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

 

社會主義(Socialism)是工業革命的產物。

 

歐洲在工業革命後,由於機器代替人工,又由於資本的集中,因此失業人口眾多,且貧富相差懸殊。

 

失業人口為謀生,只好廉價的販賣勞力,供資本家榨取。

 

資本家則又以減少工資、增加工作時間、不改善工廠環境等賺取超額利潤。

 

從此「有產階級」(Bourgeois)及「無產階級」(Proletariat)對立。

 

無產階級又稱勞動階級,他們接受效教育機會之被剝奪,自是不言而喻的事實。

 

社會主義學者為拯救勞工的不幸命運,大抵運用兩種方式:一是以奧文(RobertOwen,西元一七七一~一八五八年)為首的慈善運動,這是溫和的改良社會現狀的措施;

 

另外一種是以馬克斯(KarlMarx,一八一八~一八八三)領頭的共產主義宣言,其最終目的,則是工人翻身,無產階級專政。

 

這兩種方式表現在教育上的,前者是慈善教育運動,後者則是共產主義的教育措施。

 

奧文在英國於十九世紀初發起「幼兒學校」(InfantSchool)運動,他是蘇格蘭新蘭納克(NewLanark)的棉花工廠廠主,早就有環境教育論的主張。

 

認為對兒童越早實施品格陶冶及知識教學,越能塑造一個良善及有用的成人,貧窮及罪惡都是社會及政府所造成。

 

小孩可塑性高,因此,「世界上任何階級的兒童,都可輕易的被塑造成任何階級的成人」。

 

環境控制個人的一切,社會範圍了個人的發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他在工廠附近發現居民無知無識,且品德敗壤,酗酒者滿街皆是,而童工亦復不少,每天工作十二、三小時。

 

非童工的稚齡幼兒又乏人照料。

 

如此環境下的兒童,又怎能在成人時成為一位好公民?

 

奧文有感於此,乃先自己出資於一八一五年在工廠附近開辦了一所「幼兒學校」,禁止十歲以下的兒童到工廠做工,要求他們入學。

 

幼兒學校採用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齊(J.H.Pestalozzi,一七四六~一八二七)的教育主張,注重實物教學,強調活動。

 

這種教育方式,不但在英國大受重視,且在美洲也形成風潮,對於勞工子女的教育,貢獻良多。

 

一八四七年,馬克斯等人發布「共產主義宣言」(CommunistManifesto),其中規定全民免費教育,不得任用童工,且強迫勞動,視生產工作為神聖。

 

一九一七年俄共掌權後,所有共黨政權下的學校,注重生產勞動。

 

幼稚園的學生就須參觀鐵工廠及集體農場;

 

入小學後更要勞動,除農害,幫助收割,給工人帶午餐,組織勞動服務隊。

 

十歲以前的隊員,稱為「十字軍」(Octobrists),十五歲以前的隊員,稱為「先鋒隊」(Pioneers),二十五歲以前的隊員,則稱為「青年共黨」(YoungCommunists),注重階級鬥爭,視工人為英雄。

 

(林玉體)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032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4:1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