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家政●服裝行為】 雖然所有人類均穿著衣服,但在不同的文化、社會及個人觀念下,大家的衣著都不太相同。
要解釋為什麼一個人穿著或打扮成今日他自己的樣子,必須從不同的角度了解服裝行為。
所謂服裝行為係指個人對服裝的態度、看法、興趣、感受、選擇,及對服裝實際問題的處置方式等等。
概括而言,服裝行為受下列各因素的影響:一、社會文化:個人對服裝的選擇,係受各項社會因素的影響。
有些是受社會上正式法規、條文的限制,有些是受習慣、風俗等不成文規定的約束。
但限制及約束的對象有時是該社會中之全體,有些只是部分人員。
限制及約束的時間與場合也不一定。
個人的社會地位亦影響其對服裝的態度,地位愈高,重視服裝的程度愈深,但最高社會經濟階層的人,反而不甚重視服裝。
同時個人在社會階層中的變更,也影響服裝行為。
那些熱衷於向上層移動的人,特別重視服裝。
至於社會中的文化職責,對服裝也有很大的左右力,社會文化賦予不同性別、年齡、社會經濟、職業、宗教等各類人某些特定的特點,屬於該類別之人,應顯示出其特點,而服裝即可助其表現。
其他的人會依其服裝,決定如何對待他及他的期望,而他也確能因服裝的特點而影響行為,附合他人對他的期望。
二、個人人格及自我觀念:自我觀念分「生物我」與「社會我」的不同。
前者是軀體方面的觀念,如人有高、矮、胖、瘦(常以服裝掩飾缺點及表現優點)。
後者包括「屬於那類人」及「是團體一分子」等兩方面的觀念(穿著上常以與同伴認同來表示)。
無論自何種自我觀念之角度而言,均影響服裝行為。
至於某些個人人格特質,常與服裝有關,如對色彩的喜好,常與性格之內外向有關。
而是否重視服裝與打扮,也常與人格中社交的因素有關。
三、個人的興趣、態度及價值觀念:個人對服裝的興趣及態度,主要受社會經濟背景、職業陞遷、年齡、教育、居住環境等的影響,隨著社經地位的提高,對服裝的興趣與重視愈加增多,但至最高位時,反而減少。
職業的陞遷,也使個人重視服裝。
年齡方面,青年期對服裝的興趣最大,以後逐漸減少。
城市生長的人,比鄉村的人對服裝興趣濃厚,也格外看重服裝。
至於價值觀念,常決定如何選擇服裝。
個人的價值觀念,可分理論型、經濟型、社會型、政治型、宗教型等,由於個人對服裝的興趣、態度及價值觀念,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一般價值為基礎,故每型人對服裝的選擇重點,都不相同。
總之,服裝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因而服裝行為的表現,與其過去與今日的生活環境,有著絕對不可分離的關係。
(涂夢俠)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9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