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81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戲劇●京腔】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7 06:38: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戲劇●京腔

 

歌唱的聲調,叫做腔。

 

我國戲劇。

 

多以腔名,有因地區得名者,如江蘇崑山的崑腔。

 

江西弋陽的弋腔是。

 

有因聲調得名者,如浙江之的篤腔,河北之喝喝腔是。

 

也有因伴奏之音樂得名者,如以笛子、嗩吶伴奏之吹腔,以梆子節板之梆子腔是。

 

京腔,也是因地區而得名的,它的產生年代,殊不可考,但是在滿清乾隆年間出版的綴白裘中,便已經見到京腔的名稱。

 

我們可以推測,從明成祖(永樂帝)遷都北平府,改稱為北京之後,其地便成了政治文化中心。

 

那時,發源於大都(元代稱北平為大都)的雜劇(北曲),已趨沒落,而南曲又非北方觀眾所能理解。

 

時勢所趨,自然會產生新的劇種。

 

就綴白裘所載京腔的唱詞推敲,其字、句的組織,仍與元雜劇的曲文接近,唱法恐怕也鄰於北曲。

 

這可以說是早期的「京腔」。

 

乾隆以後,各種地方戲劇,流入北京的日見其多,遂形成兩大支派:一是士大夫所欣賞的崑腔,時稱雅部;

 

一是一般市民欣賞的雜劇,時稱花部。

 

綴白裘所載「梆子腔、亂彈腔、批子、高腔、京腔、吹調(腔)、秦腔、靼曲…」一概收入「雜劇」之中,可見此所謂雜劇,絕非元代之雜劇(北曲),不過襲用其名稱而已。

 

再後於此若干年,徽調、漢調,流入北京,因為有出色的演員,所以帶給戲劇界很大的激動,原有的花部戲班,與之交流,而產生了今日的皮黃,不但壓倒了花部各劇種,且進而取代了崑腔。

 

後來,這個劇種,傳播到南方各都市,因其來自北京,故以京腔呼之,可稱為後期的「京腔」。

 

(張大夏)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91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21:42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