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范蠡】 范蠡,字少伯,春秋時楚宛三戶人(河南南陽)。
早年居楚時,尚未出仕,人稱范伯,其日常飲食,居處皆極盡粗陋,且習披髮佯狂,倜儻負俗。
文種知其為賢士,親往訪,二人締交為友,共赴越國,輔佐勾踐,蠡為上將軍,種為大夫,一武一文,分掌外交及內政,誠為越國中興二大功臣。
蠡天性勇猛而特善謀略,是出色的軍事家及外交家。
初時勾踐即位三年,欲伐吳,蠡諫曰:「不可。」
王不聽,興師伐吳,敗於夫椒,棲會稽,於是乃用蠡之言,令大夫文種往吳求和,得吳王赦免,越國始得保全。
勾踐欲將國政托付蠡,而蠡曰:「四封之內,百姓之事,蠡不如種也;
四封之外,敵國之制,交斷之事,種亦不如蠡也。」
於是令大夫種守於國,蠡遂隨王入宦於吳,不及三年,而吳人遣蠡歸越。
勾踐返國後,臥薪嘗膽,決心復仇,曾問范蠡備戰之要,蠡詳為策畫,俟吳王舉黃池大會之時,蠡親率精兵伐吳,吳師敗。
此後九年內,又三次伐吳,終至吳亡,夫差於最後關頭亦曾請赦於勾踐,蠡諫曰:「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
王會意,計令夫差自剄而死。
吳既滅,蠡乘扁舟浮於太湖,相傳西施亦歸於蠡共泛五湖。
其後復遷於山東海畔,變姓名,自稱鴟夷子皮。
再三遷至河南定陶,自稱陶朱公,經商致富,故其晚年又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蠡之著作今已散佚,計有兵法及養魚經二書,於文選中可略見該二書之引句。
(董志群)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7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