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放射蟲軟泥】 放射蟲軟泥(RadiolarianOoze),為兩種遠洋深海矽質軟泥的一種,其涵蓋全部海洋約七百萬平方公里,占海底面積的百分之二。
放射蟲為呈球形或橢圓形的海洋根足類(MarineRhizopoda),一般生活於遠洋海水表面,呈廣泛分布,尤其是在溫暖海域,在太平洋與印度洋含量特多。
當其遺骸落於海底,與貝殼或其他骸骨形成放射蟲軟泥,其深度自四千三百公尺至八千二百公尺,平均深度約五千三百公尺。
放射蟲軟泥由於受到放射蟲分布影響,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及印度洋,在大西洋地區尚無發現有放射蟲軟泥的分布;
在印度洋分布於沿椰子群島與馬達加斯加島東面一帶,據估計,此種沈積物在印度占有三十萬平方公里的面積。
太平洋放射蟲軟泥主要分布於北緯十度線南北各五度之間,與西經一六○度線範圍內,亦零星分布於太平洋中南部,放射蟲軟泥在太平洋占有六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面積。
放射蟲軟泥一般分布於鈣質軟泥與紅黏土交界處,且常與兩種鄰接物質之一混淆。
放射蟲軟泥之主要化學成分,含二氧化矽約百分之五十三,碳酸鈣約百分之十二,氧化鋁約百分之八,氧化鐵約百分之六,氧化鎂約百分之五,五氧化二磷約百分之四,氧化錳約百分之二,及微量的氧化鈉、氧化鉀及水,故放射蟲軟泥矽含量絕少超過百分之六十,且由於其含鐵量甚高,普遍呈微紅色或微棕色,顆粒直徑一般均小於○.○五毫米的微粒。
(陳信茂)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