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戲劇●希臘戲劇】 有關希臘戲劇的起源,一直眾說紛紜;
但學者們多相信希臘悲劇起自於對酒神戴阿奈莎士(Dionysus)的禮拜與頌讚,由狄斯比斯(Thespis)賦予戲劇的形式。
西元前五百年左右,希臘第一座石建的宏偉劇場便是獻給酒神戴阿奈莎士。
這裏上演著悲劇與喜劇,古希臘舊的神學觀念與新的哲學信仰在舞臺上鬥爭,匯合而成古希臘時代思想的主流。
希臘劇場是露天的,看臺原為木製,後改為石砌,成半圓形,相當具有氣派。
觀眾各階層都有,男女分坐,娼妓也有她們自己的席位。
在雅典演出悲劇,並非全年都有,祇是慶祝酒神節活動的一部分,並且採取比賽方式進行。
自西元前四八。
至三八○年的一百年之間,在雅典演出的戲碼就有兩千餘齣,當可想見其盛。
早期最佳悲劇獎是一隻山羊,最佳喜劇獎是一籃無花果和一罈酒;
但到後來戲劇的黃金時代,悲劇的三個獎與一個喜劇獎,優勝者都頒發獎金。
劇場的形式與酒神節的傳統,大致決定了希臘戲劇的特質。
為了適應視聽上的需要,無論悲喜劇,演員皆戴面具,面具共計二十八種,上面裝置可以振動共鳴的銅製擴音器。
因為演員都戴面具,不能藉臉部表情與說話的聲音來傳達劇中的感情。
因此,希臘悲劇一般都不易完成深刻的性格刻畫;
而宗教習俗的影響力量,使慶祝酒神節的戲劇題材,侷限於為一般民眾所接受的希臘早期的神話與傳奇故事。
劇作家一個接一個地敘述相同的故事給相同的觀眾來看,所不同的是解釋的方式與人生觀照,反映命運或神祇與人之間的衝突。
這種挑戰更激發了戲劇家的沈思,使他們創造出最豐盛的智慧之果。
希臘戲劇原為純歌唱形式,狄斯比斯增加了一位演員與歌隊對答;
伊斯奇勒斯(Aeschylus)又增加了一位演員,使之更具備戲劇形式的規模;
到索佛克里斯(Sophocles)時,又把演員增為三人;
尤里皮底斯(Euripides)依然沿用此數。
不過歌隊(Chorus)的合唱一直相當吃重,就以戲劇的結構來說,伊斯奇勒斯早期的劇本,歌隊的唱詞幾乎佔去五分之三的分量。
歌隊的人數原為五十人組合而成,伊斯奇勒斯之後減為十五人。
他們表演時由一支單笛伴奏,配合劇情載歌載舞。
歌隊的成員皆為男性,不是職業性的,而是從民眾中選拔出來,不過限為「自由人」,奴隸無權登臺。
演員受專業訓練,都是男性,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極受人尊敬。
名角收入偏高,配角收入偏低,這種現象古今皆然。
希臘戲劇熔哲學、詩歌,音樂、歌唱、舞蹈於一爐,一開始就獲得無與倫比的輝煌成就,但並非事出偶然,蓋希臘伯里克里斯時代(TheAgeofPericles)的文治武功,給予一個偉大的戲劇時代所必需的驕傲與刺激;
自由的城邦政治,尤其有助於文藝的成長。
伊斯奇勒斯、索佛克里斯與尤里皮底斯,被稱為是古希臘時代的三大悲劇家,亞里斯多芬厄斯(Aristophanes)是最出色的喜劇大家。
他們各有千秋,為西方戲劇藝術創造了崇高的古典精神,使希臘舞臺永恆不朽。
(閻振瀛)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