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冬季短週期變化恐缺糧】
更新日期:2010/12/27 14:34 蕭介雲
【台灣醒報記者蕭介雲報導】歐洲正為嚴重大雪所苦,氣象專家解釋為北大西洋大氣振盪(NAO)所致。專家彭啟明與學者楊之遠今天投書媒體指出,全球暖化可能進而造成極端寒害,台灣必須加速調適策略;學者汪中和受訪時則強調,未來寒冷將成短週期變化,氣象將呈跳躍化、極端化發展,很可能造成糧食危機,不可不防。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副教授楊之遠今天聯名以「暖化引酷寒? 極冬慎防災」為題,投書聯合報論壇指出,德國波茲坦氣候研究所發現,當北極東部的海冰縮小造成部分區域低層空氣暖化,會引發歐洲及亞洲在冬天時氣溫下降,使得出現極端寒冬的可能性大幅提高。
文章中強調,這項證據讓「全球暖化會讓冬天更冷」,不是「暖化後冬天變暖」的問題浮上檯面;而台灣未來在適應氣候變遷下的調適策略,恐需要更積極加速面對,包括年長者健康風險,或遊民生存環境改善,應更細膩主動關懷,以及農漁產品的寒害,更需要一套預警機制作為等問題。
「這次北半球寒冷承接上一年,冬天提早來到,與北極震盪有關。」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受訪時指出,原本冷高壓將北極寒潮圈在裡面,但受到地球暖化干擾與破壞,冷空氣被送到南方,甚至影響海流溫度變化,未來寒潮會成為短週期變化,時間不會太長。
「但是未來氣候振盪跳躍速度會更快速,相對的夏天溫度將更加極端。」汪中和說,今年巴基斯坦由40度跳升到50度,俄羅斯則由20多度,跳升到40度,並引發嚴重森林大火,以色列也是如此,「2010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自然災害統統出現,未來夏天氣溫會像走樓梯一樣,越來越高,台北至少在5年內,一定會破40度高溫。」
「俄羅斯是小麥第5大輸出國,但今、明兩年完全無法出口,阿根廷糧食價格則不斷上漲,印尼告訴民眾,稻米食用量會不足。」汪中和強調,一旦因為高溫糧食不足,主要國家禁止出口,台灣因自給率只有30%,將成為糧食衝擊高危險群,政府必須大力發展旱稻如再來米,以作為救命糧,並要做最完善的防範工作。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227/115/2jqvd.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