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江西】 江西,指我國中部長江流域以南之一省,有江右之稱。
又因有贛江縱貫其間,故別稱曰贛。
即禹貢所稱揚州之域。
春秋時為吳、越、楚三國之界;
秦屬九江郡;
漢初置豫章郡;
唐為江南西道;
宋為江南東路及西路;
元立江西等處行中書省;
明置江西市政使司;
清為江西省;
民國仍之。
某地東界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鄰湖南,西北接湖北,東北毗安徽。
面積約十六萬五千餘方公里,省會曰南昌市。
全省為一略呈南北向之狹長盆地,東、西、南三面環山,向北低降,北方開一缺口,即為長江所流經之域。
鄱陽湖位居北部,四周有廣闊之沖積平原,曰鄱陽平原,乃江西最富庶之區,而江西盆地亦因之又名為翻陽盆地。
山脈,西部有九嶺山、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等,為湘、贛二江之分水嶺;
西北有幕阜山;
東北有懷玉山;
東部有武夷山,相傳昔為神人武夷君所居,故名;
綿亙百餘里。
群峰列峙,溪流繚繞,有清溪九曲之稱。
山中產茶,曰武夷茶,馳名中外。
南部有大庾嶺與九連山。
前者為五嶺之一,後者相傳有少林古寺。
在九江縣南有高二千二百餘公尺之奇峰突出,曰廬山。
此山三面環水、西臨陸地。
萬壑千巖,煙雲瀰漫,所謂「不見廬山真面目」,即源於此,中有白鹿洞、墨池、玉淵諸名勝;
西北有牯嶺,為避暑勝地。
水系均作向心狀,流入鄱陽湖,以贛江為最長。
其上源有二:西曰章水,出自本省崇義縣之聶都山;
東曰貢水,出自福建長汀縣之新樂嶺。
二水於贛縣北合流,始稱贛江,然後北流在吳城鎮入鄱陽湖。
是水在贛縣與萬安間,有險灘十八處,舟行甚難。
自新淦以下,深廣可通舟楫。
上饒江、昌江與修水,亦為鄱陽湖之其他支流,均發源於盆地邊緣之丘陵。
鄱陽湖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亦曰彭蠡,或彭澤,隋時始改名為鄱陽。
湖身中為細腰,因有南湖、北湖之分。
湖面大小可隨季節而變化,夏季長江水漲,倒流入湖,湖面擴大;
冬季枯水時期,湖水補注入長江,湖面縮小,故有調節長江水量之功能。
湖納諸水復北流,經湖口而入長江。
氣候南北有異。
北部緯度較高,地勢低平,冬季寒流可以直入,氣溫偏低;
南部緯度較低,冬季略為暖和。
夏季則南北溫度均高,尤以鄱陽湖附近,地勢低濕,甚為悶熱。
雨量出北向南遞增。
北部年雨量約一千五百公厘,雨季從二月至九月,六月有梅雨,為降雨最多月分。
廬山附近,雨量特豐。
南部地勢較高,年雨量更多達一千八百公厘,雨季可延至十月。
農產以稻米為主,雜糧亦多,鄱陽平原,即為我國重要米倉之一,產量豐富,除供全省食用之外,還有大量輸出,並以九江為其集散地。
北部冬季亦栽植油菜與小麥;
贛南氣候溫濕,可種甘蔗。
產茶區域在丘陵地,分布甚廣,而以西北部之修水流域為最著,當地之紅茶,因從九江輸出,又名「九江茶」;
又東部武夷山之紅茶,亦為人熟知。
苧麻產於全省各丘陵地,宜黃與萬載所織夏布,為重要之輸出品,亦為農家之副業。
木材有杉木與楠木,多產於贛江上游之贛南與贛東山地,而以吳城鎮為其集散地,運銷長江下游各大都市。
丘陵地亦多竹,可用以造紙,稱連史紙,以萬載、宜春與河口為製造中心。
礦產中之煤,以西部之萍鄉為有名。
萍鄉之安源煤礦,質佳量多,為中部重要煤礦,亦為長江以南最大煤礦。
鎢產於南部各縣,而以龍南、虔南、定南之三南地區,以及大庾縣之西華山為最多,亦為世界著名產地。
贛南各地亦產錳、錫與銅。
江西瓷器以東北部浮梁縣治之景德鎮為最有名,該地出產瓷土,宋、明清各代御窯裝品,技巧精緻,畫工細膩,馳名世界。
本省交通,鐵路有浙贛、湘贛兩線,橫貫北部;
南潯線由南昌至九江,連接長江水道;
鷹廈線由鷹潭南下,穿越武夷山地,通往廈門;
京贛線則由南京至貴溪。
公路以南昌為中心,多沿河谷修築,與四鄰各省重要都市相連。
水運以長江為最重要,可東到安徽、江蘇,西到湖北、四川。
境內各河流,以贛江航路為最長,在漲水期間,輪船可上溯至泰和。
九江是長江沿岸之大碼頭,冬季長江水枯,大型輪船只達九江為止。
其他省內河川,亦可透過鄱陽湖,而與長江連成一氣。
南昌市位於贛江下游,地當鄱陽湖西南。
南唐時,建為南昌府,明初改為洪都府,後又改名南昌,故有「南昌故郡,洪都新府」之稱。
現為江西省會,亦為全省交通中樞與政治、經濟中心。
九江在湖口縣西之長江南岸,又稱潯陽,地當長江中流,為本省門戶,亦為長江沿岸主要商港之一。
清咸豐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英法聯軍之役,依天津條約闢為商埠。
有鐵路至南昌,曰南潯線。
湖口在九江之東,位鄱陽湖口,故名,為軍事重鎮。
吉安為舊廬陵府治,亦為贛南農產集中市場,文物自古稱盛,為宋儒歐陽修與文天祥之故里。
樟樹鎮在清江縣東,地濱贛江與袁水交會處之東岸,為水陸交通要地,藥材貿易極盛。
贛縣位於贛江兩源章、貢二水之交,為公路中心、軍事重鎮與贛南貨物集散地。
大庾嶺在大庾縣南,古稱塞上,漢武帝時遣庾勝兄弟伐南越,勝守此嶺,故名大庾。
唐張九齡嘗開徑植梅於嶺上,亦稱梅嶺。
地扼贛粵之要衝,清時海禁未開,往來贛粵者,多取道於此。
浮梁位於昌江下游,為瓷器製造中心與交通要地。
(梁繼文)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