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4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民間藝術】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5 07:20: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歷史文物●民間藝術

 

自人類有文化以來,就有民間藝術之存在,因為民間藝術畢竟還是佔了藝術的一大分野。

 

依照藝術學的分類方法,「藝術」一詞可分為下面八個部門:文學、工藝、雕塑、建築、繪畫、戲劇、音樂、舞蹈等。

 

於是民間藝術的範疇,自然也包括「民問文學」、「民間工藝」、「民間雕塑」、「民間建築」、「民間繪畫」、「民間戲劇」、「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等。

 

若以表現形式來分類,則它包括了靜態的民間藝術與動態的民間藝術。

 

除此之外,民間尚有一種帶有社會意義的藝術性活動,可把它稱為﹁「民俗遊嬉玩藝」,亦應該屬於民間藝術的範疇之內,它是把靜態藝術配合民俗活動而成的,是民間藝術中的民俗藝術之一;

 

例如:元宵燈比賽、龍舟競賽,放風箏等。

 

民間藝術雖然也是藝術之一種,但它們與個人主義作家所創造的藝術,有著非常明確的界線與不同的性格。

 

茲將民間藝術的特性列述於後:第一、它們不是為了少數人使用或欣貿而產生的,是以大眾(老百姓)為對象而產生的。

 

第二、它們產生的原始動機,大都帶有時用的意義,尤其與民間信仰或宗教結下不解之緣。

 

第三、它們是由無名作家所創作的,大都是一代傳給一代,在這繼承之間,形式或內容均經過逐漸地修改而更趨完美、更為精華。

 

不知作者為何人,有時是歷代作者合作而成的。

 

第四、民間藝術通常或多或少都會反映著當地的自然環境及時代背景,這些會使它們加深了鄉土意味。

 

往往有人把民間藝術一詞視為民俗藝術。

 

其實兩者雖有密切關係,然而其定義上卻仍然有其不同之點。

 

首先,民間藝術範圍廣。

 

民俗藝術是它的一小部門而已,所以範圍較窄狹。

 

簡單地說:並不是民間藝術都能稱為民俗藝術,而是民間藝術中只有少數與庶民的民俗活動有關係者,始可稱為民俗藝術,而且它們屬於動態的多,靜態的少,民俗藝術的演出者必須是非職業性者,換言之,演出者並非有報酬可收,而是在地方上大家為配合當地民俗而表現出來之藝術,才可稱為民俗藝術。

 

例如歌仔戲、布袋戲等是民間藝術,卻非民俗藝術,因為演出人為職業性演員,採茶工人一邊工作一邊唱出民謠,則屬於民俗藝術。

 

民間藝術的最早提倡者,在歐洲為英國莫利斯(WilliamMorris)。

 

在東方為日本的柳宗悅,義大利佛羅稜斯市的達文西博物館,特別開闢了莫利斯陳列室與柳宗悅陳列室,分別將他倆生前為提倡民間藝術所頁獻的有關著作及信函、日常生活遣品等展出,也是基於他倆提倡民間藝術對於人類文化貢獻頗為鉅大。

 

現在以中國民間藝術為例,分別加以說明其所包含的內容:民間文學包括:民間故事、相聲、諺語、俚言、謎語、歇後語和打油詩等,其中,民間故事還可以分為神話、傳說、民譚三種,各有不同的性格。

 

不過在民間文學中,表現的是老百姓的推理、記憶與幻想,這一點是互相共通的。

 

相聲是一種帶有押韻的笑話(民譚之一種)。

 

諺語與俚言是老百姓的實際生活的哲學,也是他們行為的原則,諺語還可以分為教育性與娛樂性兩種。

 

謎語是語言遊戲的一種,古昔用來作為智力測驗及教育的工具。

 

歇後語是謎語的變形。

 

打油詩可視為諷刺性或滑稽性的譬喻旬,採取了古詩的形式表達出來的。

 

民間工藝包括了籐工、竹工、木工、編織工、紙工、錫工、銅工、陶瓷工等,其中紙工、錫工、銅工等四種,主要的都是與祭祀有關的器皿,其餘則是老百姓生活上的器具。

 

民間繪畫幾乎都與宗教信仰有著密切不可分離的關係。

 

例如:寺廟壁畫、寺廟之門神畫、神桌畫、木刻版畫(年畫或民俗性木刻畫)。

 

民間雕塑也像民間繪畫那樣,幾乎都是宗教信仰性作品為主,如石雕、木雕、陶偶等的神像。

 

民間建築是指一般鄉村農家及城市裏庶民住宅、豪宅、寺廟、庭園等,至於官衙建築、公共建築、宮殿建築等則不屬於此範疇之內。

 

民間音樂: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音樂,可粗略地分為三大類:雅樂、俗樂、俗謠。

 

其中屬於民間音樂者為俗樂與俗謠兩者。

 

俗樂與俗謠的內容細別,由於地方風俗不同,每一省分都不盡相同,以臺灣民間音樂為例子說明,則俗樂有:十三音、南管音樂、北管音樂、大鼓陣、慶弔樂;

 

俗謠則指現今流行的所謂民謠,由於這種俗謠最富於鄉土情調,極符合於鄉村聽眾胃口,所以無論是那一國家流行的地區都頗廣。

 

世界上任何國家,民間舞蹈發生的歷史都非常悠久,往往比其他部門的藝術都早發生,同時其發生大多與人民的宗教結下不解之緣,中國的民間舞蹈,亦復如此。

 

王國維云:「歌舞之興,其始於古之巫乎」。

 

商書亦謂:「恆舞於宮,是謂巫風,巫者所以歌舞以娛神。」

 

就臺灣的民間舞蹈而言,有「宋江陣」、「弄龍舞」、「弄獅舞」、「八家將」、「駛犁歌」、「蜈蚣陣」、「花鼓弄」、「採菱舞」等便是。

 

這些都不是職業性的,大多在慶節或迎神賽會才由老百姓臨時出場表演,所以以宮中為中心發展下來的古典舞或民族舞蹈,並不屬於民間舞蹈的範疇之內,自勿待言。

 

民間戲劇最強烈的一大特色,就是它們都與民間習俗結下深厚的緣分。

 

大都分國家在常設舞臺由專職演員演出的戲劇,都是以娛樂觀眾為其最大日標,但民間戲劇在結果上雖然亦具有這種效果,可是在動機上卻是習俗的一梗表現。

 

中國話所謂「地方戲劇」大多具備了這種性格。

 

以臺灣地區的民間戲劇為例子而言,最常見的就是每逢神明誕生大日或逢年過節。

 

做為叩謝神恩的一種表達方法來演戲,換言之,演戲也是祭祀的節目之一,而較大規模的祭祀則演大戲,較小的祭祀則演布袋戲為了消災解厄,則演皮影戲或傀儡戲。

 

除了這些由公眾出資禮聘戲班前來鄉村,臨時搭野外舞臺演戲以為酬神之外,清代的華南或臺灣等地區,倘人民發生糾紛(姦情、械鬥、誤解等)經人調解後,肇事者被罰戲幾臺,以娛村人,是常有之事。

 

這種演戲雖然與酬神無關,但卻也是習俗上的表現之一,至今少數鄉村尚有「罰戲」之遺制。

 

不過,由於時代進步,電影、電視的出現,民間戲劇大多消聲匿跡起來,少數仍能保存其命脈者,也都是透過常設戲院或電視臺,逐漸地走上娛樂性營業戲劇。

 

當然,民間藝術的每一部門,都像民間戲劇的消失那樣,掩不住其頹勢,而且嗣後尚有加快速度的可能。

 

許多識者大聲呼籲要保存民間藝術的動機也就在此。

 

(施翠峰)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57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1:58 , Processed in 0.14452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