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俄文●西伯利亞大鐵路】 蘇俄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為世界最長鐵路之一,起自烏拉爾的車里雅賓斯克至太平洋之海參崴,全長四千三百八十八哩。
該鐵路的修建,分為下列二期。
初期,在帝俄時代,建於西元一八九一至一八九九年。
此時之西伯利亞大鐵路分為四段:自車理雅賓斯克至我國黑龍江省中俄交界之滿洲里為一段;
自滿洲里至哈爾濱為第二段;
自哈爾濱至吉林省中俄邊界之緩芬河為第三段;
自綏芬河至海參崴為第四段。
依照李鴻章與帝俄所簽之「中俄密約」、在我國境內之兩段由中俄共營,初稱「東清鐵路」,民國肇建後,改稱「東省鐵路」及「中東鐵路」。
抗戰末期,中蘇簽訂「互助友好條約」,規定勝利後改稱「中國長春鐵路」。
大陸陷匪後,中共與蘇俄政府另簽「中(共)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規定「中長鐵路」在一定期間內交還中共自營,於是蘇俄開始西伯利亞大鐵路第二期修建。
現今之西伯利亞大鐵路,仍起自烏拉爾車里雅賓斯克,沿中俄邊界線經泰謝特、哈巴洛夫斯克至海參崴。
表面上蘇俄已放棄帝俄時代的侵略政策,其實仍舊是包圍中國的一條戰略大動脈。
蘇維埃政權建立後,蘇俄認為祇靠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僅能包圍中國的東北部,為達到徹底包圍中國的目的,不能忽視對中國西北部的包圍,於是蘇俄在其第一個五年計畫期間(一九二八~一九三二),又以西伯利亞大鐵路為基礎,另建「西伯利亞-土耳其斯坦大鐵路」,經新西伯利亞、阿爾泰邊疆區至哈薩克斯坦。
此路亦沿中俄西北邊界而行,簡稱「土西鐵路」,我國的新疆省被其包圍在內。
(呂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