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家政●幼兒營養】 嬰兒最好的食物就是母乳,尤其在生命的最早期。
新生兒在出生後第十二至二十四小時即開始餵葡萄糖水,待吸吮力佳時才餵母乳。
初乳約在分娩後第三天分泌,顏色清淡,但富含蛋白質及抗體,可以幫助嬰兒抵抗疾病。
餵母乳既經濟又衛生,可以避免細菌的感染,且較牛乳容易被消化,很少嬰兒不能適應母乳,有時候,母親因為飲食不適當而使嬰兒腹瀉,但這種情形很快就會恢復正常。
很少藥物會經過母乳而給嬰兒,如果不放心,可以請教醫生。
但母親必須避免服用強瀉劑,及刺激性、產氣、油炸,或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或飲料,才不會影響乳汁的分泌。
每次喂奶前要先把乳頭洗淨,哺乳約十至十五分鐘,不宜時間過長,會刺激乳頭,餵完須把乳水擠淨,這樣可以刺激母乳分泌得更好,約每四個鐘頭餵一次,剛開始時間隔時間較短,以兩小時為限。
哺乳婦需要有健康的身體,飲食要均衡,睡眠要充裕,避免耽心或過勞,如果母親患有結核病或其他傳染病,或乳房長腫瘤、發炎、難產,都不宜哺乳。
早產兒吸吮力比較差,可以用擠奶器將母乳擠出後再予哺餵,到嬰兒有正常的吸吮力時為止。
如果哺母乳後,嬰兒會嘔吐,或體重一直不增加,應該去看醫生。
有人建議讓嬰兒飢餓了再餵奶,他會吸得更好,且更活潑,吃得更多。
如果他在餵完奶後仍顯得不安、煩燥、不肯休息,那可能是母乳不夠,需要補充牛奶。
如果嬰兒吃過量後會溢奶,則母親在每次餵完奶須抱幾分鐘才讓嬰兒休息。
餵牛奶的嬰兒,奶瓶及奶嘴在每次用完後,必須用肥皂、清水洗淨後,用開水煮沸五至十分鐘以滅菌,到嬰兒長大至六個月後,才不需消毒;
但仍不要忘記倒掉奶瓶內剩餘的奶,並即刻清潔,放回冰箱。
母親沖奶時要搖勻,並滴一、二滴在手腕內側試溫,覺溫熱,才以舒適的坐姿,讓嬰兒躺在臂彎裏餵奶,可以使嬰兒有安全感。
哺餵時,奶瓶要傾斜使奶嘴充滿,才不會使嬰兒吞進太多的空氣而吐奶。
餵完後,須將嬰兒立起,用手輕拍其背,使他打嗝,排出空氣。
嬰兒的消化道很敏感,如有腹瀉或便祕峙,醫生會建議把奶粉沖淡點,或添加一些食物,如果嬰兒體重照常增加,則不需改變奶粉。
體重過重的嬰兒已不再被認為是健康寶寶,事實上正好相反。
在兩次餵奶中間,應給予水分,因為嬰兒的體表面積在比例上較大,所以水分與熱量的散失也較多。
嬰兒在出生後兩週,即可補充維他命A、C、D,給魚肝油時要當心過量,以免中毒。
三個月大時可以慢慢添加固體食物,例如穀類食物、麥片、切薄片的香蕉、蔬菜泥;
第四個月補充稀飯、肉泥及補血的食物,以防貧血;
第五個月給水果;
第六、七個月嬰兒開始長牙,可以給他燴麵包、餅干、馬鈴薯片,此時應開始斷奶;
第十、十一個月嬰兒可以吃更多易消化的食物;
到十二至十八個月時,則與成人類似的飲食。
添加食物時應由少量漸增,能適應一種食物後再給另一種,隨時觀察嬰兒的大便是否正常,及有無過敏的現象。
通常一歲的幼兒即有興趣自行取食,到二歲後很少幼兒還須餵食。
幼兒的飲食必須具備各種不同的種類,烹調要能引起食慾。
大部分兒科醫生建議幼兒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除用餐前雙手洗淨,環境安靜外,在一定時間內如不吃,則把食物挪開,一般約二十分鐘,直到下一次用餐的時間,才再給予餵食。
幼兒有良好的營養,才會生長茁壯。
(吳美娥)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