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戲劇●代面】 代面戲,或稱大面戲。
「舊唐書」音樂志說:「代面出於北齊。
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揮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
「樂府雜錄」與崔令欽「教坊記」之記載亦大致相同,惟教坊記稱代面為大面。
其主要特徵為戴假面表演。
據全唐文鄭萬鈞所作的「代國長公主碑文」裏說,武后時,衛王五歲即曾「弄蘭陵王」。
可見此戲在唐代非常盛行,衛王若非平日習見,如何能以五歲幼齡登場表演?
在我國,戴假面之歌舞表演,由來已久。
日人池田末利教授在「俳優起源考」一文中即從字源上認為優字的原義即為人戴假面舞蹈表演。
近代考古學者亦曾在安陽侯家莊西北,及吉林東團子山等地,發現上古青銅製之人面具,或可佐證池田之言有其可信性。
但此種假面表演用諸散樂,應始於漢代之「象人」,沿魏晉六朝至唐代而益臻複雜。
以「蘭陵王」為例,其特別引起吾人注意者凡四點:一、有人物以及具有一定長度的故事。
二、有模擬性的表演動作。
三、有相應於表演的樂曲。
四、後世戲曲中,腳色有大面之稱,化粧有塗面和假面等裝扮,可謂師承其意。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說:「合歌舞以演一事者,實始於北齊,顧其事至簡,與其謂之戲,不若謂之舞為當也。
然後世戲劇之源,實自此始。」
(林鋒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