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內肛動物】 本門動物之外形與外肛動物極為相似,原併於苔蘚動物之內。
至Nitsche(西元一八七○年)始分成內肛動物(Entoprocta)及外肛動物兩類。
Hatschek(一八八八)注意到其與輪蟲均具原腎管(Protonephridia),遠較外肛動物低等,而列為獨立之一門。
營群體生活者稱為群蟲(Zoarium),其中個體稱為個蟲(Zooid)。
個蟲可分萼(Calyx)、莖(Stalk)及基底(Base)三部分,常以莖部彼此相連,或以根狀構造彼此連接成群蟲,稱為走根(Stolon)。
個蟲萼部上有環狀總擔(Lophophore),總擔由八至三十枚內側有纖毛而能向外捲曲之觸手構成,用以捕食。
消化道呈U字型,口與肛門同開於前端之觸手圈內。
體壁由角皮層、表皮層及縱肌層合成,與腸壁之間充滿實質組織(Parenchyma),稱為假體腔(Pseudocoel)。
原腎管一對,盲端為焰細胞(FlameCell),共同開口於口之附近,無循環及呼吸系統。
神經系統在胃之腹側有一神經結塊,由此向身體四周分布。
多為雌雄同體,如為雌雄異體,則可能是雄性先熟的雌雄同體(ProtandricHermaphrodite)。
生殖腺一對者可先後產生兩種生殖細胞,兩對者則一對為卵巢,一對為精囊。
無性生殖多為出芽生殖法,可自萼部口側、莖部或走根出芽形成群體,再生能力甚強。
本門動物下分三科:Loxosomatidae,Pedicellinidae,Urnatellidae。
(謝偉、高明賢)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