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史論】 我國正史,除元史外。
均有論贊,惟名稱不一,史記稱「太史公曰」,漢書班固改稱「贊」,三國志陳壽改稱「評」,後漢書范嘩改稱「論」,而又繫以「贊」。
論為散文,贊為四言。
宋書沈約改稱「史臣曰」,後之作者,如南齊書、宋書、陳書、魏書、北周書、晉書、隋書、舊唐書、舊五代史、新元史等多沿用之。
歐陽修新五代史特以「嗚呼」標之。
此外,新唐書、明史稱「贊」,南史、北史與清史稱「論」,宋史、遼史、本紀稱「贊」,列傳曰「論」,金史則「論」「贊」並用。
劉知幾史通論贊篇有云:「史之有論也,蓋欲事無重出,文省可知。
及後來贊語之作,多錄紀傳之言、其有所異,唯加文飾而已。」
夫據事直書,善惡自見,何待論外加贊,此劉知幾所以非之也。
惟史遷之論,多傳外新義,或標軼事,或徵引舊聞,並無重出,自有其價值。
鄭樵通志總序云:「凡左氏之有『君子曰』者,皆經之新意;
史記之有『太史公曰』,皆史之外事,不為褒貶也。」
但夾漈亦有以「何必於經傳之後,更加褒貶。」
非難班固及後之史家者。
至專篇史論,歷代皆有,如賈誼過秦論、陸機辨亡論;
宋以後,史論之作益盛,如蘇洵、蘇軾、呂祖謙、葉適、黃震等皆有專著;
而明末王夫之之讀通鑑論、宋論與清初全祖望之經史問答等,是其著者。
其立論以史實為基礎,實臻歷史解釋之境。
(宋晞)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