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3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平等新約】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2-1 23:33: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華百科全書●史學●平等新約

 

所謂平等新約,係針對原有不平等條約而言,中國受不平等條約的束縛自西元一八四三年七月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起,至一九四三年與英美修訂平等新約為止,共一百年。

 

不平等條約之主要內容為領事裁判權,租界、租借地、使館區、駐兵權、軍艦巡弋停泊權、限制中國駐軍設防條款、內河航行權、沿岸貿易權、口岸設廠製造權、用人限制、整理河道條款、電信權、鐵路經營及礦山開採權、最惠國條款等。

 

茲將各種不平等條約之廢除過程,簡述如左:一、清末時代廢除不平等條約運動,在清末已開其端。

 

一九○二年中英商約及一九○三年中美商約,均有俟中國法律狀況改善後,將取消領事裁判權之條文。

 

甲午戰後,清廷決意改善司法制度。

 

然對於廢約運動,終無具體之進展。

 

二、北京政府時代(一)民國肇建:中山先生被推為臨時大總統時,已有及時廢除不平等條約之決心,惜不久去位。

 

(二)巴黎和會: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巴黎和會之際,我國出席代表,曾提出希望條件七項,其要點為廢除勢力範圍。

 

撤退外國軍隊、撤退各國在華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廢除領事裁判權、歸還租借地及租界、關稅自主。

 

是時山東問題成為和會中爭執之焦點。

 

我國代表,對於上述七點要求,只得暫行擱置。

 

(三)德奧和約:民國八年九月,與奧所簽和約中,奧國放棄在華一切特權。

 

次年五月,與德所締結之中德商約及換文中,德國聲明取消在華領事裁判權和協定關稅權,拋棄北京使館所屬練兵場之全部權利,並允取消漢口、天津租界之契約。

 

(四)華盛頓會議:我國代表復有廢除領事裁判權及關稅自主之提案。

 

但結果大會所通過之決議,對於關稅自主一項,毫未提及,僅同意釐金未裁以前,可收百分之二.五附加稅,以及海陸關稅畫一之原則。

 

對於領事裁判權,則決定先組織一委員會。

 

考察中國之法律與司法制度,視考察之結果,再行決定領事裁判權之存廢。

 

關於外國在華郵政權及電信權,決議前者除在租界內或為約章特別規定者外,應予撤消;

 

後者僅規定加予若干限制。

 

(五)蘇聯之革命:民國六年,俄國革命,蘇維埃政府成立,欲獲取我國之同情,於民國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及民國八年九且二十七日,兩次宣言,將前帝俄政府與中國所定之一切不平等條約協定合同等,悉行廢止,又將中東鐵路兩旁之礦產、森林權,及庚子賠款歸還中國。

 

至民國十三年,雙方締結「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蘇聯聲明,凡前帝俄政府第三者所訂立之一切條約協定等項,有礙中國政府主權者,概為無效,並允取消領事裁判權、承認稅則均等。

 

(六)法權調查委員會之報告:民國十五年一月,根據華盛頓會議之決議,在北京召集法權調查委員會,由英、美、日、法、義、比、荷、葡、挪、西、丹、瑞典及我國之代表組成。

 

分別研究中國法律,再赴各省調查我司法制度與法庭監獄狀況,及各國在中國行使領事裁判權之情形。

 

是年十一月間,調查報告書中,陳說中國法律及司法制度有待改進之各點,並建議須俟中國法律司法與監獄制度確實改良以後,再由各國商議逐步撤消領事裁判權之辦法。

 

三、國民政府時代(一)積極交涉階段(民國十六~二十年):五卅慘案發生後,中國民間掀起抵制帝國主義運動,中國國民黨亦聲明以廢除不平等條約為職志。

 

北伐期間,英國觀察中國民意,同情中國國民運動;

 

美國亦建議中國「逐國交涉修約」,贊助中國修約運動。

 

民國十七年六月,國民政府正式向有關各國發出修約宣言,由於日本堅決反對,條約期滿諸國乃徘徊觀望。

 

同年七月,美國率先與中國締結新約,首先明白承認我國關稅自主。

 

德國、挪威、比利時、荷蘭、意大利、英國、瑞典、法國亦相繼承認我國關稅自主,並承認廢除領事裁判權之原則,惟規定須與其他一切有關國家同時實行。

 

日本則遲至同年年底始勉強承認中國關稅自主,協定關稅至是正式廢除。

 

民國十八年四月至十二月間,我國外交部數次分致照會於英、美、法等國,敦請各國對我撤廢領事裁判權之願望,予以同情之考慮,不幸我國發生內戰,各國或避而不談,或保留條件。

 

十二月二十八日,國民政府宣布自次年一月一日起,外國人民訴訟悉歸中國法庭審判,藉以促進交涉。

 

二十年五月四日,政府又公布「管轄在華外國人實施條例」十二條,定於二十一年一月一日起實施。

 

詎未幾,「九一八」事變猝發,乃又通令上述條例暫緩實施。

 

(二)完成時期(民國二十六~三十二年):「七七」全面抗戰爆發,我國獨自抵抗侵略,並信守所負之國際義務,漸得友邦之同情。

 

民國二十八年歐戰發生,英國申述作戰目的在爭取自由,並於民國二十九年七月十八日鄭重表示將廢除在華不平等條約;

 

美國亦有類似的聲明,惟兩國皆表示「談判留待和平狀態再度出現之時」。

 

珍珠港事變發生後,我國國際地位益趨重要,美英兩國為加強與我團結合作及實踐大西洋憲章精神,又鑒於日本先後已對偽滿及汪精衛偽政權拋棄領事裁判權。

 

乃於民國三十一年國慶前夕。

 

分別通知我國,放棄「領事裁判權及其有關特權」,經我國外交部力洽的結果,遂將內河航行、沿海貿易及外艦巡弋等特權一併廢除。

 

風聲所播,巴,比、盧、挪、加、荷、瑞典諸國亦相繼發布同樣通知,並完成簽字。

 

法、丹、葡及瑞土則於抗戰勝利後始與我國締結新約。

 

(王綱領)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41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15:53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