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7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電腦輔助教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11-29 00:17: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電腦輔助教學

 

Computer-AidedInstruction,簡稱CAI

 

【辭書名稱】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idedInstruction或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簡稱CAI)就是利用電腦直接來幫助學習者學習的交談式(Interactive)教學方法,以電腦來提供課程內容,利用練習(DrillandPractice)、個別指導(Tutorials)和模擬(Simulations)等方式進行教學,以達教學之目的,然而電腦輔助教學一詞中,電腦二字也是泛稱,泛指以電腦為主控機器的教學活動;

 

所以多媒體輔助教學(Multimedia-AssistedInstruction)、智慧型教學系統(IntelligentTutoringSystems,簡稱ITS)都包括在電腦輔助教學的範圍內。

 

CAI自1950年代末期由美國開始發展後,曾在1970年代掀起一陣研究狂潮;

 

其中1960年代由伊利諾大學研究開發的PLATO系統乃為CAI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CAI在許多方面,都相當符合教育心理學家所稱的「好的學習方式」,它具有下列特性:(一)交談形式:電腦將已規畫好的課程內容,基於學習者的反應和需求來隨機呈現與學習者交談,是一種雙向溝通教學形式。

 

(二)課程規畫設計事先完成。

 

(三)可適應個別差異:按學習者之差異來決定學習進度與學習方式。

 

(四)學習者自己決定課程順序:是由學習者自行控制的教學法。

 

(五)依學生反應決定適當學習路線:配合學習者的程度進行教學。

 

(六)CAI對於涉及問題解決經驗的模擬情境比一般教學更為有效。

 

(七)在學習成果方面可以確實追蹤、掌握。

 

(八)CAI在學習成果上具有提高學習效果、減少學習時間、增加學習者興趣等方面之優點。

 

CAI是一種利用現代科技產品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教學方法;

 

其教學過程與設計必須配合學生個別差異之需要,並以教育心理學及統計理論為基礎。

 

在學習心理上是以行為心理學之效果律,即刺激一反應一增強(S-R-R)稱之為S-R理論或桑戴克效果律(ThorndikeAssociativeTheory)為CAI教學模式的重要基礎。

 

在CAI系統之構成,史汀柏格(EsterSteinberg)提出由目標群體(TargetPopulation)、目標(Goals)、作業功能(Tasks)、教學指導(Instructions)及電腦系統(ComputerSystems)5個構面組成,經由每一構面的分析,配合CAI本身特殊教學法與CAI的特性,在CAI的發展上才能達到有效的成果。

 

隨著電腦科技的長足進步,第五代電腦-人工智慧(ArtificialIntelligence,簡稱Al)的發展,使學習系統(LearningSystem)及知識庫系統(Knowledge-BasedSystem)的觀念皆應用在CAI的設計與發展,改變傳統CAI的教學模式,即電腦不再是前置設計的教學機器,不能為學習者隨機更改,而是學習者為教師,電腦則為學習者的角色互換模式。

 

此項重要的變革,將傳統CAI帶進智慧型電腦輔助教學(Intelligent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簡稱ICAI)的新紀元,亦為CAI的發展過程建立新的里程碑。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9-26 20:3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